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每日新闻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来中国绿孔雀家园——双柏 我“氧”你丨⑾山高水长养志

日期:2023年07月10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 以厚德载物。”《管子·形势解》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又有成语“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上善若水”。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人们依山而居、傍水而栖,山水不仅给人提供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养分,还启迪人的灵魂,山水的诸多灵性移植入人的骨髓里,左右着乡民认识改造世界的思维模式,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特质。

双柏山高水长,境内哀牢山、石碑山、白竹山鼎立云天,绿汁江、礼舍江清澈腾旋,32条河流环流全境,是典型的山水县,背靠哀牢山及其它大小山数十座,前有绿汁江、礼社江等数十条江水的濡浸,山水共同滋养了这一方人神共居十五土地,形成这里的人民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作为虎的民族,双柏人勤劳朴实而又自强不息,他们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鄂嘉山水—清刚

鄂嘉,一个被石头养大的古镇,多石,多山。横亘百余里的除哀牢山以外,还有旧丈山、麻赖山、老虎山、黑初山等危岭点缀于其间。以石为骨,土为肉的山,千载而下,风雨磨摧,越显峻峗。驻足山脚,可仰层翠蔓延,连岗及岭;登顿峰巅,则感巨体四裂,若断若连。通八面灵烟,郁众窍奇气。

鄂嘉后山山间悬挂着成百上千条晶莹的瀑布,每到夏季,仿佛有无数位仙女在柔和的晨曦下织锦,在皎洁的月光下梳发,白玉喷洒之处,清凉透肤,俨然闻名遐迩的广寒宫。潺湲的溪水越崖跳涧后,演绎一曲曲壮丽的妙舞,扑进前山嘛戛河、鱼庄河、白水河、小江河等的胸怀。

山的嵽嵲和水的淙潺孕育出本地人和来此为官经商的外地人清刚的文化性格。

首先是地方官员,在他们身上彰露的清刚主要是“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的奋进,不惧奸佞刚正不阿的精神,廉洁自律的品质。比如明代成化年间的嘉知县虎臣,“黜奸崇良”,去世后,楚雄姚鹏悼诗里有“献策当年为国忧”、“青史有名书虎氏”、“苍天不管忠良事”的高度褒美。再比如清康熙年间的南安州知州张伦至,重教兴学、凿山开路、减免赋税、呕心于农业生产。又比如雍正十年乾隆八年两任州判的罗仰锜,到任伊始,竭力勘察地方各项政事,根据当时山匪肆虐的怪状,积极争取修建城墙、然后重教育、疏水渠,革除诸多地方恶习,还百姓一个风清气正的氛围。包括民国时期新厂人赵元功,他虽然晚节不保,但在任期间,披风肩雨带领村民修路修桥,用时三年,鄂新石头路终于铺成,在1990年新厂公路修成之前,这条石头路为新厂民众输送了重大的便利。以后的历任官员,都有比较好的清声,这与鄂嘉奇特山水的滋补是分不开的。

鄂嘉山高壑险,使得当地的男女民众都比较刚强,世代都高挺大山一样的脊梁。新厂、红山、茶叶的水田远在阳太坝子,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村民收种两季路途迢递,步履艰厄,一天只能背一趟,却不停地追寻通向幸福的路子和信念。后来交通逐渐改善,女子驾驶摩托开大车的情形随处可睹,大山的女儿从来就不是江南碧玉,巾帼不让须眉,女儿身上的阳刚气让人叹赏不已。

改革开放以来,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成为弹簧、鞭子,策勉人们蹦涌向外地,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出门打工致富的风气是比较浓厚的,青年们有的背井离乡去境外金三角挖矿,有的含辛茹苦远赴上海、江苏,淘回致富的第一桶金。

年轻一代,则积极通过读书应考,走出大山,把青春洒向更广阔的天地,近几十年来,鄂嘉的学子学获大成,在外经商和从政也是最多的最被人称扬的。

没法出门打工的,因地制宜,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山为父,以水为母,在崖边凿地广种核桃,在过去十多年里,鄂嘉核桃带给百姓的收益在双柏县内,是超前的突出的。他们还积极向银行贷款开拓本地资源,做各类生意,观念超前,在脱贫攻坚之前,鄂嘉山间的洋楼是全县最高耸最亮眼的。

鄂嘉的山刚猛中含有旖旎,水温柔中略带汹涌,造就了鄂嘉人清刚的文化性格,使得这方乡亲在发展事业和为人接物时,显得积极、开阔、博大、深远、灵透,在双柏县内,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独田山水—开阔

 

独田离鄂嘉不远,鄂嘉山水的灵气弥漫在这个人少地广的山区小镇里。因山中流淌着一股龙水,这里又叫做龙田。上苍钟情这方水土,常年云雾环绕,房屋牲畜峰峦时隐时现,小镇宛如天上的街市,无论晴季还是雨节,在幽静的山谷河岸,都洋溢着勃勃生机。

在灵山龙水的恩泽下,这里是滇中通往滇南景东镇沅的必经要道小型集市,各方人马熙熙攘攘,茶马古道像一根血管,联通独田和外界。人们形成一定自主而开放的文化性格,很早就学会发掘本地资源,据历史记载,白鹤箐村的山里蕴含大量的银矿,明清时期乡民大规模采挖银矿冶炼白银,建成石羊矿厂,清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鼎盛,矿工达三万余人,这在僻邑无疑堪称壮举伟业。当地人的颖异,给政府增加了收入,给下层民众提供了就业场所和机会。

独田和鄂嘉一样,山高箐深,人们迫切需要踢翻脚下的羁绊,去寻找更加广阔的驰骋天地,诸多农子读书奋勉,成为各行状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譬若文艺家段雪峰,他出身绳枢瓮牖,靠自己的聪慧勤敏,在做好本职工作机械制造外,利用三余岁月,刻苦描贴汲古,叩拜名师,循正道,续传统,隐于狭小的空间,苦心孤诣,最终书法篆刻技艺深湛,成为国内成就卓著的行家。

 

爱尼山山水—超脱

和独田比邻的是绿色王国爱尼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3%,山山吐绿,岭岭喷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的风韵隔空投射至斯。六合五尖山,被远古神秘的传说渲染得玄乎仙乎,登陟峰巅,白竹山立于东,哀牢山屹于西,三江口卧于南,使观者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神清气爽,思接天海。

山中树木丛杂,巨松高榛斗挺比拔,在雪天,可充分领略陈毅元帅笔下“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壮美。

山中动物繁多,岩羊、麂子、獐子、野猪、猴子等各居一隅,装扮自己的乐园,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语言,使得山林丰富多彩,韵致纷呈。

山林绿意磅礴,映衬得天宇也收起原有的苍蓝,泻下茫茫的碧绿。峰峰描螺黛,一山一翠屏。

绿海中酣眠着一颗静谧而耀眼的珍珠,那是被山屏围住的草坝子湖,其波面开阔,涟漪莹莹,如果苏轼再来,定会生出“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出尘之想。

山水有致,这方土地蕴藏着生长中草药的天时地利,重楼、茯苓、黄精、天冬等名贵中药材在这里恣意疯长,诞萌了世外桃源六合长寿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村中有百岁老人,更有不知自己年龄的老寿星。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名利之余,事业之外,不妨暧昧这片山,呼一友,拄一杖,依一树,嗅一叶。亲昵这方水,让凉泉沁胃,教柔波抚肌,赏净空荡漾,惊野莺鸣啭。洗却城市的纷争,革除是非的桎梏,顿觉山水多么神圣,肉体何其渺小,珍重当下,爱惜人我,敬畏天地,脱胎换骨,醐醍灌顶。爱尼山这个绿海明珠、天然氧吧在深情邀约、召唤远方的宾客。

安龙堡山水—自强

与大麦地血肉相连的是安龙堡,石碑山的巍峨是彝族儿女精神的象征。山顶有一块碑石,碑的阴面刻有“镇宁裔土”四字,包含了一段历史:明代1557年,罹苦的民众在首领李向阳的带领下,握着陈旧的武器,以大无畏的精神,反抗当地的暴政,1564年,云南总兵官黔国公沐朝弼在石碑山围剿义军,起义失败。次年,在石碑山顶立此石碑。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这种迫切改变自身窘状的革新精神,深深镌在石碑山里和彝族儿女的心中。

 

1937年,哀牢山区第一支革命武装中共滇南易门游击大队在石碑山一带活动。1948年中共峨山游击大队在石碑山一带壮大,1949年正式成立“中共仁德工作委员会”。仁德即现在的安龙堡。

石碑山外群岭起伏,似壮牛、似骆驼、似骐骥、似猛虎,雄姿英发,各显丰神。峰峰含傲视万类的强劲,霜雪无阻,雷电不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就是石碑山和山下彝族儿女的革新奋进精神。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彝族儿女不断发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发展产业,走上了小康之路。

法脿山水—鲜活

白竹山是法脿境内的名山,山上林木茂密,岩石缝迸发着白竹,颇有几分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韵致,白竹山大约以此得名。山上“花开不断四时春”,唐代诗佛刻画的“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中有画的美妙意境,在白竹山应存尽有。

白竹山的深邃幽美造就了山顶千亩茶园。

关于白竹山茶的由来,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传说,相传远古时代,白竹山下居住的村民沿河顺山而居,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某天,一位绝色仙女从天而降,当看到这里的村民只会种苦荞、苞谷,生活极为贫困时,心中十分悲凉。于是传授修堤筑坝、栽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技术。她离别时问村民还需要什么帮助,可尽力满足。村里有位长老说,可否恩赐一棵茶树让我们世代种植,造福子孙?仙女伸手一抓,天空中飘落一棵绿油油的茶树交给了长老。

这个传说明显是给白竹山茶敷上浪漫主义色彩,当不得真。

据《双柏县志》记载,早在1942年法脿镇者窝村人姚兴存从景东县境内引进茶苗到白竹山茶厂进行试验种植成功,目前还存活50余株,80多年来茶树郁郁葱葱,一直发挥出较大的经济效益。1959年,双柏县又从景东县境内引进茶籽到白竹山育苗种植茶园25亩,建成全县第一个集体茶厂。

传说也好,历史也罢,都告诉我们白竹山茶都是舶来品,它启示我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发展各项事业时,要根据本地的天时地利,善于向别人学习,引进先进品种技术,才能走向长远。这或许就是白竹山茶甚至白竹山的文化精神。茶因山茁,山因茶名,山水醇香,驹光缓慢,登上白竹山,啜一壶香茗,悟五彩人生。

大庄山水—舒缓

大庄境内极少巍峨大山,只有一些零散的小山坝子。没有崇山峻岭的阻隔,和外界的联络较为便捷,加上离省城近,大庄的文化比较平和舒缓开阔文明,是典型的中原儒家文化。

街上有苏氏祠堂,根据碑文记载和学者考究,大庄苏家,是苏轼的后裔,一代代苏家人,秉承苏轼的儒家精神,积极进取。

木章郎田家村屹立着雄伟的周氏祠堂,根据诸多匾额楹联的记载,周家后人的口述,周家历史上出过一位二品官,一个五品官,至于七八品,每一代都有好几位,这样的成就在当地是极为杰出的。

普岩河畔的中罗块、大凹子、下格拉村,根据清末家谱和碑文记载,分布着明太祖朱元璋的嫡系子孙,仅清代,就有多人考取监生、秀才等。除此之外,还有普妈村委会的叶家祠堂、柏子村的杨家老宅以及太多的古墓群,是考察大庄儒家文化的主要材料。

大庄有良田万亩,不仅盛产优质大米,而且水美鱼肥。每到秋季,谷花鱼鱼鳞金黄,在稻鱼共生的稻田里游来游去。

谷花鱼在云南早有记载。清末云南著名文学家陈荣昌有《谷花鱼赋》“......无数小鱼新上市,安排一醉稻花天。时则珠露良宵,金风爽昼;树何阴而不清,山何色而不秀......爰有谷花,体清香美;取以名鱼,质不伤俚。界禾亩而作池,开荜门而临水。小则一寸二寸,多则千尾万尾......钓不用丝,撮之以箕,拾芥尤易,盈蓝自携。置门内而馈亲故,呼桶中而遗山妻......万头羊,千头牛。朝食暮食怀百忧,肠回腹痛哽其喉。我家鱼尽谷正熟,两餐饭饱万事休,仰天大笑轻王侯。”以或参差或整饬的句子,铿锵的韵律,绘出谷花鱼的鲜嫩,和享用谷花鱼的欣喜自得。

来大庄感受四合院格局,膜拜古老的寺庙、祠堂、碑刻,领略传统儒家的科举文化,盘飧美食,大快朵颐,寻觅中华文化的根系。

妥甸山水—灵秀

县城所在地妥甸辖区没有大的山峰,却有清泠可口乃至神奇的小龙箐泉水。

小龙箐泉水流淌年岁久远,酝酿出一段与妥甸酱油相关的历史奇缘。明朝洪武22年李和穆平定了彝族部落阿妥,更名妥甸,留部将刘登第驻守。刘妻心灵手巧,有一手制作酱菜的祖传绝活。于是,她就采摘山中香草鲜花作香料,用小龙箐泉水为源泉,精选本地黄豆、小麦、食盐捂制豆酱,酿制了酱油。她酿制出来的酱油味美色正,酯香浓郁,远超她在老家酿制的最上等酱油。后来,刘氏子孙依托妥甸质地物殊的山涧泉水,承袭了刘妻酿制酱油的精密配方,使妥甸酱油名扬四方。时至今日,香醇的妥甸酱油依旧是双柏的靓丽名片。

水属阴,女本柔,再加上龙气的吐纳,三者结合,使得普通的酱油生出异香醇味。在小龙箐水的补益下,妥甸儿女一代比一代惠秀,在各行各业鹤立鸡群,无论在脱贫攻坚中,还是在乡村振兴下,都紧随党和政府的思路,发展产业,争领头,做先锋,让自己的潜力发光绽彩。

大麦地山水—宽博

 

大麦地镇是双柏海拔最低的乡镇,素有“彝乡热坝”之称。

这里到处是险峻的山岭,却多是沙土垒成,因气候炎热,很难长出苍天雄木,因而缺乏能经冶炼的峭拔之气,还好,浩瀚的绿汁江咆哮前来,它流经数县,汲纳各方精华,到这里,仿佛一位浑厚的智者,思想渊博,气象广大,立志为这方淳朴的乡民献出余热。

这里是典型热带小镇,利于种植葡萄、西瓜、西红柿等作物,奋进聪颖的彝家儿女因地制宜,利用高科技,把绿汁江水引来灌溉,葡萄成珍珠、西瓜倍鲜甜、番茄绽红颜,使其不断成为支柱产业,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致富的笑声充斥着山野田间。

大麦地还与玉溪的峨山、新平遥遥静对,在绿汁江的滋养下,这一代的乡民商业思维逐渐开阔,一早就实现思想观念的大融合。绿汁江有一股一往无前的霸气,有海纳百川的大度,有普度众生的无私,生活在绿汁江两岸的彝族男女变得更加灵透现代。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滔滔江河水,巍巍哀牢山,哺育着这方沃土,养育了这方人民。山高水长的双柏,八乡镇山水争逞奇貌,层峦叠嶂、云涌泉流,似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又似十天干十二地支,各应天意,各秉灵智,启诱着一方昂扬向上的人文精神和蓬勃奔跃、水滴石穿的豪情壮志。

《走进虎乡》唱得好“为何神仙也把你向往......为何我总想把你深情歌唱......走进虎乡,走进生态家园,走进文化秘境......走进虎乡,走进山高水长,走进开发热土,走向灿烂辉煌。”

上一条:双柏县二季度“三农”工作暨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下一条: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来中国绿孔雀家园——双柏 我“氧”你丨⑩食疗药膳养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