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政府整合资源为主导,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政府主导,整合项目资金。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农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资金整合、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各级财政补一点、相关部门整合一点、企业投一点、群众筹一点”原则,有效解决治理资金不足和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制度保障,促进监管落实。制定《双柏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社会监督制度》《双柏县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案件督办和督查制度》等,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未批先弃、未批先变”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2016年以来,全县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38个,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1776.95万元,征收率达100%。对78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170场(次)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对21个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现场复核,打通水土保持监管责任“最后一公里”。
突出重点,实施综合治理。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防治方针,选取“水土流失分布相对集中,治理迫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收入水平低,治理水土流失积极性高”的项目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对现有水土流失和山、水、林、田、湖、草开展综合规划治理。对大庄镇麻栗树村和大麦地镇普龙村、峨足村等9条小流域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绿汁江边的葡萄园和半山腰的无籽石榴、马龙河边的人参果为项目区营造了山川翠绿、风清气爽的良好生态,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社会参与,营造浓厚氛围。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理念根植于民,把水土流失防治宣传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和党政干部培训体系,开展水土保持“进乡(镇)、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引导群众参与水土流失防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群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和参与度逐年提高。同时,推行“参与式”小流域设计,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建设管理及后期管护,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效益。
据云南省水土保持公报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双柏县水土流失面积为918.33平方公里,其中轻度侵蚀870.79平方公里、占94.83%;中度侵蚀41.14平方公里、占4.48%,全县水土流失呈现面积减少、强度下降的良好态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4%,32条河流环流全境,双柏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楚雄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