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乡镇快讯

爱尼山乡力丫村党总支:党建引领“6543”模式助力基层治理

日期:2025年07月17日   作者:刘明东   来源:    点击:[]

力丫村作为省级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试点,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力丫村的“6543”基层治理新模式,以自治为基、法治为纲、德治为魂,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农村基层治理上实现了“逆风翻盘”。

“6”构建六方联动治理体系。一是构建联动体系。力丫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建立“村党总支靠前战斗+站所合力联动+高级警长下沉+微网格动态优化+法治副村长履职+村贤协助开展”六方合力联动的微网格治理体系。二是统筹调解资源。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同步建立综治窗口,建立“书记工作室”1个,打造“家门口”的议事平台12个,收集社情民意14条,党总支书记同11名村组后备力量、4名寒暑假大学生开展一对一实战培训,课题式探索解决力丫实际问题3个,在解决长达10年历史纠纷的同时,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招引企业2户,流转土地128亩,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锻造了“懂治理、能破题、善创新”的农村干部队伍。三是多元合力化解。按照应纳尽纳,整合乡基层党建办、平安法治办、司法、派出所等人员力量,联动开展事项办理18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98%,同比增加23%,实现力量聚合,多元化解,将基层治理由“单打独斗”向“高效协同”转变,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

“我们村山脚那片地,胆子大的么去占点种种,胆子小的一句不敢说,就这样白白空闲了10多年,原来调解几次都没有办法,这回乡上村上一起来,讲政策的讲政策,讲规定的讲规定,说道理的说道理,一次就帮我们解决了,家家都满意”石头村村民杨国军说道,力丫石头村村民小组,因多年前实施项目后,可耕种面积变大,地块原貌被改变,导致土地划分难度较大,多年以来一直调解无果,土地的事成了全村人心里互相埋怨的症结,在核实情况后,村党总支、乡平安法治办、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司法所、自然资源所合力联动,工作组入户走访,对群众进行思想疏导,多次召开户长会,最终通过努力,所有村民达成一致,同意将128亩土地统一进行流转,流转收益作为村组村集体经济用于公益事业。在解决了群众土地纠纷后,乡村两级以最快速度对土地进行招商引资,招引小米椒种植企业一家,仙人掌种植企业一家流转了土地,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5万元。

“5”抓好群众工作“五件事”。以“四项机制”为基础,明确了社会治安、信访维稳、矛盾化解、疫病防控、应急响应、家庭救助、环境卫生、图斑整治等23项网格工作清单,结合山区农村实际,以新村村民小组为试点,将问题发现、上报、处理、跟踪四项重点环节融合到试点微网格的“说事、理事、议事、办事、评事”五大功能中,主动对接群众需求,实现并长期推行“8小时外”错时延时服务,收到有效问题39个、调解矛盾纠纷26件、消解苗头性问题7个、解决根源性历史遗留问题3个、帮扶弱势群众16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个,实现了群众有需要必到、网格有矛盾必调、村民有困难必帮、家庭有变故必访、事关百姓利益必提、不稳定因素必报,服务从“政府派单”模式转为“群众点单”模式。

新村片区党支部书记杨忠明说“现在我们村子里,不管是发展产业、扫地、修路、矛盾纠纷,解决的没解决的,大家干完活计回来,村委会干部就在这里等着我们了,原来有的话大家不愿说、不想说、不敢说,现在办的好的、办的不好的都可以讲,我们老百姓心里事全都可以说出来了,办的不好的,村委会干部和我们一起想办法,一起解决,办的好不好,我们老百姓说了算,村里人坐着在一起,就像款白话一样,大家心里的“火”都没了,事情都解决了,人人都去搞生产了”。

“4”四维划分优化微网格。根据力丫村村组分散、群众散居、国土面积广、基础设施薄弱等实际情况,以四个维度划分微网格。一是地理维度。根据村组的地理位置、居住坐落、房屋排列等地理维度进行划分,以3至10户为1个微网格,选取普通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在家青壮年等为网格员。二是产业维度。围绕中药材、林下经济、生猪养殖、个体户经营等,将示范大户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联动发展产业的、抱团发展同类产业的划为同一网格,选取致富带头人为网格员,在治理的同时实现市场信息共享及示范带动。三是人情维度。按照农村“人情社会”网中户与户之间宗亲、亲朋、邻里等关系进行划分,选择有威望、懂政策、站位高的户长为网格员,让乡土文化、人情秩序、“熟人社会”助推农村治理,助力家风建设。四是人群维度。综合考虑户籍人口、流动人口、老弱病残、信访人群、脱贫监测户、社会重点监测人群等的分布,将其划分为重点监测网格,将责任心强的公益性岗位、党员代表、乡贤等划到同一网格作为网格员,确保弱势群体受关照、重点人群能管控。通过四维优化,力丫共计优化微网格39个,网内示范带动群众发展中药材、生猪养殖、林下经济22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组织清理“五堆十乱”16次,帮扶救助“一老一小”11人次,有效开展重点人群监测13次,办理民生实事7件,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28.2%,数量同比减少24.6%。

瓦房村村民小组韩成跃说道“我们力丫村,村子人不多,但是老百姓住的分散,打比我们瓦房村虽然只有14家人,但是有四五个坐落,一个坐落和一个坐落有三四公里远,好多事情都顾不过来,生产忙时候,可能几十天才得闲转过去一转,政策宣传拉、矛盾纠纷拉、留守老人生病拉,这些可能发生都不一定认得,但是这回村委会帮我们整整这个微网格,发生点什么事情、宣传点什么政策、天气预警这些,村上这些网格员就可以协助我,有事情直接就打电话告诉我,比原来好管理多了”。

大箐边村民小组长李万先说道“整这个微网格之后,村委会把我们村发展中药材的划分到一个微网格,他们几家平时交流也多,整在一个网格之后,种什么药、这几天价格多少、怎么种他就在他们的微信群里讨论,我们老百姓种药不仅方便了,而且技术都相互学学提高了”。

“3”三项制度形成治理闭环。一是建立“心理疏导+法治帮扶”防范制度。充分整合资源,建立依托12名乡贤、8位“五老”“智囊团”队伍及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所、站)开展心理疏导及法治教育,对问题群众开展提前疏导咨询,开展心理及法治疏导教育19人次,让风险提前降到最低。二是“云端远程处置”调解制度。针对外出人员、长期不在家、偏远村组,开展线上处理处置,精准研判婚恋家庭、邻里关系等高发领域隐患,开展远程调解8次,在提前介入预防的同时帮助外出群众解决办事不便、交通成本大的问题。三是“网格预警+快处快办快化”化解制度。充分发挥网格员“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针对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乱堆放、独居老人等问题实施1天内快办;针对“老大难”“易反复”问题进行3天内快处;针对村组重大矛盾、民生领域、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开展1周内快化,全村矛盾纠纷、民生问题办理速度、办结效果得到了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村27件矛盾纠纷25件实现快处快办快化,森林草原防灭火、汛期防范等应急处突速度提升43.5%,实现小矛盾现场协调、大需求及时上报、群众关切及时解决。

下一条:芬芳绿茵场!大庄镇花卉助力楚雄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