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爱尼山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214”工作方法,全方位防风险、保平安、促和谐、助发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和谐指数”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全力实现“治理强根基、服务提质效、群众增福祉”的治理目标。

“2”个平台强根基。一是打造群众思想教育平台,引导群众在基层治理中作主角。以“说明理论政策、说小矛盾纠纷、说通村情民意、说亲干群关系、说转群众观念”为目标,常态化开展以“政策大宣讲、人居环境大整治、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为主题的“三个一”活动,将政策宣传、感恩教育和群众说事议事作为规定动作。共开展“三个一”活动190次,采纳群众意见10余条,按照“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的“四到位原则”解决群众反映诉求5个,实现从“管理”到“共治”的转变。二是打造普法教育平台,以法治思维为基层治理添底气。以“向谁普、谁来普、普什么、怎么普”为主线,加强站所联动,构建法治副村长与法律明白人协同的普法雁阵,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普法队伍。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题普法,聚焦不同群体实施滴灌普法,普调深度融合进行精准普法,开展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的普法教育宣传,着力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夯实基层治理法治根基。

“1”张网络激活力。按照“全域覆盖、分类划分、地域相连、规模合适、方便管理”的原则,从“地理、产业、人情、人群”四个维度,构建1个乡域网格、7个综合网格、190个网格、414个微网格的“1+7+190+414”四级网格体系,选聘414名有公心、有威望、有能力、有热情的网格员。通过网格员身份可视化明确“我是谁、管哪里”,职能职责清单化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微网格工作流程化确保问题发现经常、上报及时、处置快速、跟踪到位,进一步实现资源在微网格整合、民情在微网格汇集、工作在微网格落实、问题在微网格解决、服务在微网格拓展,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4”项机制”提质效。一是强化问题发现机制和及时上报机制。充分发挥微网格服务效能,通过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创新“三必报四必到五必清六必访”网格工作法,建立“每日巡、经常访、随手做、实时记、及时报”工作机制,稳妥报告敏感性问题、及时报告突发性问题、全面报告综合性问题,确保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二是突出分析研判机制“精准化”施策。针对排摸汇总的各类矛盾纠纷,每月组织平安建设成员单位召开分析研判会,一方面科学分级评估,对矛盾纠纷逐一进行风险评估,以纠纷类型、繁简程度、当事人认知等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递增等级,另一方面根据风险等级以分层次处理、分类型调解、分级别管理的模式联合相关部门启动上下联动、内外协作实现对矛盾纠纷的合理分流和规范处置。三是全面落实快速处置机制。落实“七天工作法”,实行村级处置、联合处置和上级处置的“三级响应”处置机制,对网格员现场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即办结”,需村(社区)协调的一般性问题“三日结”,需县、乡统筹解决的困难问题“周办结”,实现基层问题高质快处、优质快办。四是完善反馈跟踪机制。建立健全“点对点”反馈机制,实行“周更新、月通报”制度,对办结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对推进缓慢的开展跟踪督办,推动问题逐项销号,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