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龙堡乡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创新推行“调解+”工作模式,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为目标,推动综治维稳工作从“单点处置”向“系统治理”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创安”升级,构建起具有安龙堡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构建“调解+网格”体系,畅通基层“毛细血管”。按照“一网覆盖、多网融合”原则,将全乡116个网格与293个微网格全方位融入矛盾纠纷排查体系。精心选聘熟悉地方习俗、精通彝汉双语的网格员兼任调解员,组建“民族特色调解队”,建立网格员每日开展早晚两次巡查,每周召开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的“一日双巡、一周研判”高效工作机制,切实做到“网格排查,就地调解”。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前置排查出矛盾纠纷74起,其中90%在网格内实现就地化解,有效防止矛盾升级上行。

创新“调解+普法”模式,夯实法治“坚固基石”。将普法教育深度融入调解全过程,打造“火塘调解会”“田间普法课”等特色场景,精心选取婚姻家庭、山林水土、邻里纠纷等典型案例,采用“彝汉双语+以案释法”方式开展精准普法。组织“法治文艺下乡”活动,将法律知识融入民族歌舞表演之中,让群众在欣赏精彩节目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今年以来,开展特色普法活动9场,覆盖群众800余人次,实现了“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

深化“调解+联动”机制,凝聚共治“强大合力”。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动体系,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妇联、民政等部门力量,形成调解合力。对重大疑难纠纷实行“一案一专班”制度,完善“排查—调解—回访”全链条闭环管理,“一月一回访”已调解案件,切实保障调解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1件,较去年同期,全乡信访总量大幅下降,未发生因调解不到位引发的“民转刑”“刑转命”案件,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打造“调解+数智”平台,提升服务“快捷效能”。依托“智汇安龙堡”平台,让群众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随时随地提交调解申请,实现群众“扫码上报”、调解员“接单处置”便捷操作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矛盾高发领域和重点人群,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的转变。自平台运行以来,平均处置时长大幅缩短,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下一步,安龙堡乡将持续深化“调解+”模式,在队伍建设、机制创新、科技赋能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法治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为创建平安和谐示范乡注入更强动力,努力打造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安龙堡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