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 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州工作部署和要求,全面掀起大春农业生产工作高潮,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大春农业生产目标任务,结合实际,提出全县2020年大春农业生产意见,请各乡镇、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农”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州县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抓好大春农业生产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主动实践、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举措、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重要保障来抓紧抓实,咬定粮食目标不放松、坚持粮食生产“三稳”政策不动摇,聚焦抓特色、调结构、优品质、强科技、拓市场,保障粮畜、经作等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
二、目标任务
(一)大春农业生产目标
2020 年全县计划播种大春粮、经农作物 24.95万亩,其中:粮豆作物计划播种面积 18万亩,目标总产量 7.58万吨,其中:水稻5 万亩(优质稻 3.3 万亩),目标产量 2.67万吨;玉米 10.5万亩(其中粮改饲1.5万亩),目标产量 4.41万吨;杂粮 2.5万亩,目标产量 0.5万吨。 大春经济作物计划播种面积6.95万亩,目标产值47935万元,其中:蔬菜2.4万亩,目标产值8763万元;魔芋 2.2 万亩,目标产值22000 万元;花卉 0.12 万亩,目标产值 447 万元;其他作物 2.23 万亩,目标产值 16725 万元。计划生产茶叶450吨,产值3830万元;饲养蚕种1128张,生产鲜茧40吨,产值200万元。
(二)晚秋农业生产目标
2020年全县计划晚秋作物种植面积8.7万吉,其中:计划种植晚秋粮食作物2.3万亩、产量0.36万吨;计划种植晚秋经济作物6.4万亩、产量7.91万吨。
三、工作重点
(一)巩固粮食生产能力。各乡镇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三 稳”要求,始终坚持三个“稳”字不动摇,努力实现今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基本稳定的发展目标。一是要全面落实粮食政策,依托耕地地力保护、主要农作物保险、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提高种粮效益,提高种粮积极性;二是充分利用粮食生产功能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成果,发挥“两区”划定14.5万亩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政策和项目支持,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实行分类指导,按照计划数合理进行优化调整,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科学合理推广间作套作模式、增加粮食复种指数, 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促进粮食面积的增加。
(二)发展新业态新经济。各乡镇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优质蔬菜、优质水果、魔芋、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区域化、片区化、规模化产业发展,以“农场+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 以市场主体为龙头,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力争在农业新业态、新经济上寻求新突破,让农民有稳定可靠的产业收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大春农业生产科技培训指导,扎实抓好连片示范样板面积落实、科技人员责任落实、技术跟进服务落实,狠抓主要科技措施落实,切实提高大春农业科技含量,持续推进科技兴农步伐。2020年全县计划推广间套作25万亩,水稻集中育秧0.3万亩,良种推广1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水稻机插秧0.1万亩;实施粮食作物绿色优质高效创建示范样板800亩,辐射带动20000亩;经济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粮食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挽回粮经损失6500吨以上。
(四)依托主体打造品牌。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以示范建设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建一批主业突出、规模适度、实设施套、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平台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电子商务网络,推进“特色+小城镇”、“特色+园区”、“特色+名品”,推进“绿色+” “互联网+”农业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先服务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农业服务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开展统防统治、代耕代种、烘干收储等面向小农户的生产服务,促进产加销全产业链发展、全价值链提升。
(五)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拓展市场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实。要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杜绝劣种、劣药、劣肥流入农业生产环节;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品一标”、品牌创建认证工作,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可追溯制度,做好产销全程检测监管,确保质量安全;要深入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大力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让农产品生产者在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中从价格上升、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2020年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不低于42%;绿色防控覆盖率不低于32%;全县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药使用总量控制在208吨(商品量)以内,在2019年基础上减少1%。
(六)超前谋划晚秋生产。各乡镇要充分发挥气候、温、光等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烤烟地、玉米地、果园、桑园,根据不同海拔区域特点、前作茬口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作物种类和品种,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确保晚秋作物生产品种适销对路。在品种选择上,粮食作物以秋玉米、秋豆、秋马铃薯为重点,经济作物以萝卜、瓜菜、菜用豆等其他作物为主。
四、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当前,大春生产到了关键时期,节令不等人,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正确处理好疫情防控和大春生产的关系,切实加强对大春生产工作的统筹,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好大春生产上,各级涉农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履行好部门职责。各乡镇、各村要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到位,坚决确保组织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确保全县大春生产工作高位推进。
(二)强化服务保障,落实惠农政策。面对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形势,农业农村部门应结合形势变化,抓好农资调供、贮备链条的调整,采取多种形式确保农民能够及时采购到需要的物资,做到不误农时,保证生产需要;切实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加强执法巡查力度,确保质量价格的稳定;广泛宣传引导农业生产安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开展技术服务,减少各类人员集中的农民会、技术培训会,组织干部、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的田间技术指导。要积极培育发展植保、农机等专业合作组织,为广大农户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专业化服务。要切实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高产创建等中央、省、州的各项扶农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的撬动作用,调动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要切实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引导落实,加大农业保险推广,做到应保尽保,为灾害之年减轻农民灾害损失奠定基础;要统筹整合使用好上级下达的各项扶持资金和各级财政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的管理使用,要确保项目资金兑现落实到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撬动作用推动大春生产。
(三)认真分析研判,抓好防灾减灾。气象部门加强灾害性气候的预测、预报,及时发布灾害预警。水务部门准确掌握全县库塘蓄水情况,及早做好农业生产供水方案。农业农村部门要针对今年双柏县库塘蓄水不足等形势,认真制定种植结品种构调整预案及节水措施;强化“虫口夺粮”意识,着力抓好以草地贪夜蛾为主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实施“治小治早”策略,结合危害程度,采取“点杀点治”与“统防统治”结合方式,发动和指导农户搞好病虫害防治,在发生区域防控处置率达到9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不发生农作物大面积连片成灾减产。农业农村、财政、农业保险承保机构认真抓好种植业保险工作,为农业灾后生产恢复和减小农民因灾损失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强农情调度,严格考核问效。各乡镇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情调度监测制度,加强统计监测,加强农情调度分析,将生产进度具体化、数字化,科学分析研判,动态监测推进。各乡镇要把今年大春生产目标任务、重点措施进行层层分解,确保落实到人、到田块。各乡镇要全面提高政治站位,认真 履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职责,认真对标对表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和“菜篮子” 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落实各项生产政策措施,强化对稳定粮 食和“菜篮子”生产的硬约束,巩固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确保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到实处。在大春生产的关键时期,县人民政府将组织人员分阶段对大春农业生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力、造成大春生产任务未能按计划落实的乡镇和部门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县人民政府对乡镇年度农业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附件:
1.双柏县 2020年大春农业生产计划表
2.双柏县2019年晚秋作物种植指导性计划表
2020年4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解读文件:解读《双柏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0年大春农业生产工作的意见》
文章附件(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