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双柏县脱贫攻坚项目库

索引号:11532322015171363F-/2021-08191848 公文目录:目录已删除 发文日期:2018年12月20日 文章来源: 文  号: 成文日期: 2021年08月19日

双柏县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县级项目库

(2018年-2020年)

 

双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二O一八年七月

 

 

目  录

前  言 3

第一章  基本情况 4

第一节  资源概况 4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6

第三节 扶贫成效 10

第四节  贫困现状 10

第二章  总体要求 14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4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5

第三节  脱贫目标 16

第四节  计划范围 17

第三章  建设任务 17

第一节   产业就业扶贫工程 18

第二节  危房改造工程 20

第三节  教育扶贫工程 21

第四节  健康扶贫工程 23

第五节  生态扶贫工程 24

第六节  素质提升工程 26

第七节  贫困村脱贫振兴工程 27

第八节  兜底保障工程 32

第四章  投资规模 33

第一节  投资概算 34

第二节  资金来源 41

第五章  政策措施 42

第一节  财政投入政策 42

第二节  金融支持政策 43

第三节  产业扶持政策 43

第四节  教育扶贫政策 46

第五节  健康扶贫政策 48

第六节  兜底保障政策 49

第七节  土地政策 51

第八节  干部人才政策 51

第六章  组织保障 52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52

第二节  加强社会帮扶 53

第三节  加强群众教育 53

第四节  加强资金监管 54

第五节  加强督查考核 55

 

前  言

双柏县是云南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61个滇西边境片区县之一。实施精准脱贫攻坚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立足 “国土大县、人口小县,生态强县、产业弱县,州府郊县、经济穷县”这一基本县情,紧紧围绕中央、省、州党委政府既定的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以深度贫困地区为主战场,瞄准最贫困的人、最贫困的村,突出深度贫困的人群,扶持最弱势的群体,解决最紧迫的问题,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采取超常规措施,着力改善贫困乡、贫困村发展条件,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双柏县地处州、市边缘,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依靠常规举措难以摆脱贫困状况,到2020年实现既定脱贫目标,时间特别紧迫,任务特别艰巨。因此,认真分析双柏县在全省、全州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定位,科学编制和实施好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县级项目库,对于实现贫困县如期摘帽、贫困乡和贫困村如期出列、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至关重要。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央、省、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和成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结合《双柏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编制本项目库。

本项目库规划期为三年(即:2018—2020年)。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资源概况

地理位置:双柏县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与红河流域分水岭南侧,东经101°03′~102°02′,北纬24°13′~24°55′之间,东南与玉溪市的易门、峨山、新平县毗邻,西与普洱市的景东、镇源县接壤,北与本州的楚雄市、禄丰县相连。县城妥甸居县境偏北,距州府楚雄鹿城53公里,距省会昆明210公里。

地形地貌:双柏地形复杂,境内山峰重叠,河谷交错,山高谷低,地形陡峻。地势西突东矮,北高南低。哀牢山、白竹山、老黑山三山鼎立,石羊江、绿汁江二水环流,马龙河、沙甸河等32条河纵横全境。全境东西横距95公里,南北纵距75公里,最高海拔为哀牢山脉中的大梁山2946米,最低海拔为礼舍江与绿汁江的交汇点三江口556米,相对高差2390米。

气候资源:双柏片区地处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处于南亚带过渡区北缘,气候温和。气候总特征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由于海拔、地形所致,从高山至河谷具寒、温、热三种气候带,主体气候与小区域气候明显,气候资源类型多样,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月平均气温14.9℃,无霜期274天,≥10°温4608℃,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55小时。雨量偏少,多年平均降雨量957毫米,多集中在5—10月,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冬春多干旱,夏秋阴雨连绵,利于种植各种植物和养殖各种动物。  

土地资源:项目区群山叠嶂,坡度大于8度的山地面积占98.5%。有耕地面积15920.86公顷,林地面积323466.7公顷,荒山荒坡面积3292.7公顷,水域面积4888.13公顷,为发展农、林、牧和各项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条件。

水能资源:县境内有两江32条河和无数溪流,属红河水系,形成北水南流之势。南部的绿汁江,西南部的礼社江、中西部的马龙河是流经县境内的三大河流。到2017,全县共建成中型水库1件(主要为企业发电),小(一)型水库19件、小(二)型67件、小坝塘3332件、小水池(窖)27053件、大小沟渠998条,总库容9841.14万立方米,蓄水总量为678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21万亩,灌溉保证率仅为36.84%,无水灌溉面积11.58万亩,缺水10514.17万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42.36亿立方米,其中:径流水资源量9.89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29.6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8亿立方米。双柏县水资源总量多,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之地形复杂,导致水资源量分布不均,形成难以利用的格局。据测算,全县可利用的水量仅达48777.6万立方米(其中:电站用水33445万立方米,生活用水118.14万立方米,水利工程蓄水8406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11.5% 。

动植物资源:全县林下资源及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各类植物50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4种;有野生动物种群17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1种。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州级自然保护区2个,现有森林活立木蓄积123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4%,享有“绿海明珠”、“动植物王国”的美称。此外,林下资源极为丰富,野生药材、野生食用菌已成为山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渠道。

草场资源:辽阔的地域和丰富的林间草场,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全县有宜牧天然草山面积41739.03公顷,草地类型属疏林类和山地灌林丛类,较为适宜发展放牧型畜牧业。全县天然草山年均亩产鲜草374千克,理论载畜量为87548个黄牛单位。

矿产资源:双柏片区矿藏主要有银、铜、锌、铁、煤、石棉、云母等30多种,大多矿床分散、零星,开发潜力不大。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状况: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6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2亿元,增长2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7.1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7:26.1:4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亿元,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增长1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5亿元,增长30.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07元,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3元,增长9.6%;城镇化率36.0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1%。2017年底,全县1个贫困乡,12个贫困村行政村已按既定的时间节点如期退出。截至2017年底,全县已实现1个贫困乡镇、12个贫困行政村、4929户18283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4.83%。2018年,全县拟1413户4577人脱贫、26个贫困行政村、1个贫困乡镇退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确保整县实现脱贫摘帽。

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大力实施教育扶贫。2014年以来,共投入1.96亿元,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校舍面积7.78万平方米。落实普高助学金补助资金307.88万元,生活补助113.75万元,免除学费63.96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88.85万元,开展“寒窗助学”行动,累计为贫困学生捐款146.45万元。2017年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全县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99.97%、99.95%,没有因贫困而辍学的适龄少年儿童。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2018年8月30日,共为4.36人次贫困人口减免医疗费用1727万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县财政安排132.51万元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额代缴2018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资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投资2417.13万元建设村卫生室53个、建设面积9313平方米,选配151名乡村医生到楚雄医专参加系统全面的培训,充实村卫生室医务人员47人,在全州率先将村医生待遇从每月500元提高到平均1000元标准,对下派乡镇卫生院工作年满2年的优秀医务人员每年给予1万元补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种慢特病就诊实际报销比例达94%,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2%,不符合转诊转院规范县域外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59%。全县总人口15.94万元,拥有村卫生室83个,实有乡村医生163人,其中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114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893人的签约服务率达100%。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低保对象的无劳力、完全或部分散失劳动能力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保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家庭100%农村低保政策全覆盖。

产业发展状况:落实贫困户“一户一产业”脱贫规划,出台了全县重点产业发展“1+4”配套文件和12个重点扶贫产业规划,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59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3.48亿元,累计发放特色种养殖业贴息贷款2.6亿元,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54期6008人,成立30个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成立专业合作社335个、发展特色种养殖大户2787户、家庭农场18个,实现了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稳定、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30户3568人实现增收。把转移就业作为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增收脱贫手段,着力提升全县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和质量效益。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470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9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0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00人。积极开发河道巡查员、生态护林员、公路管理员、环境卫生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就近就地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700人。同时,进一步加大全县农特产品的推介销售和宣传力度,全县共建成云岭先锋综合服务平台站点93个、农村电子商务为民服务站点81个、国资商城县级运营中心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村级示范站点14个,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主体120余家,推动农业经济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拓宽了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全县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了“大都市”。

交通发展状况: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6034公里,完成规划目标5762公里的104.7%,通乡公路、建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有农村客运站点11个、拥有营运载客汽车85辆,客位1443个,客运线路66条,乡镇通班车率达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76%;有营运载货汽车1571辆,吨位5385吨。

利发展情况:全县有中型水库1座(主要为企业发电)、小型水库86件、小塘坝3332座,小水池(窖)27063件、小型泵站64件,机电井32件,水利干渠3040条,累计水利工程总供水量7218.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57万亩,灌溉保证率达36.84%。

住房保障情况。坚持把“住房安全有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严守政策红线、精准锁定对象、充分尊重民意、严把质量安全,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556户5801人,截至目前,已竣工1108户、入住819户。

第三节 扶贫成效

 实施精准脱贫攻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脱贫攻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出台了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261796.52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019.5万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108277.02万元,融资投入130500万元。2017年末,全县有1个贫困乡,12个贫困行政村已按既定的时间节点如期退出,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6766户24077人减少到了2017年底的1837户5794人,4年时间累计解决了4929户18283个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年均脱贫1057户4571人。贫困发生率由1014度的15.58%降低了2017年度的4.48%。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逐步缓解,基本公共服务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节  贫困现状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各类项目逐年增多,资金投入前所未有,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由于受地理、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制约,全县仍然面临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返贫率高、增收难度大等现实问题。

按2014年建档立卡统计数据,全县有2个贫困乡,占全县乡镇的25%;有22个贫困行政村,占全县84个村(居)委会的26.19%;有11个深度贫困村,占全县84个村(居)委会的13.1%;有贫困自然村467个,占全县1539个自然村的30.34%;有贫困人口24077人,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州第五;贫困人口发生率15.23%,居全州第五;当年返贫率15.85%,居全州第二;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寒冷凉山区、低热河谷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州(市)、县(市)、乡(镇)的边缘地带。具体讲就是“三山两江”,即哀牢山、白竹山、石碑山一带和绿汁江、礼社江沿岸。加之这些地区地处州、市、县交界边缘,区位差,社会发育程度低,生存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农户的住房条件差,生产成本高,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学难、就医难、增收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脱贫与返贫并存,生存环境恶劣致贫、缺水致贫、文化素质致贫、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问题十分突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贫困特征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干旱致贫。双柏县是典型的“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干旱缺水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砭性水利工程约束和柔性水利工程约束共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占总量的8.7%,水利保障能力低,灌溉保证率仅为36.84%。大部分贫困乡、贫困村可以说是建坝无地点,修沟无水源,见水够不着,现有的水库坝已塘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生产发展不稳定,雨水好的年景能脱贫,遇灾减产就返贫。

二是经济结构单一致贫。由于土地贫瘠,干旱缺水,加之贫困农户科技意识差,靠传统粗放的种植模式和养殖模式,无法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导致无家庭支柱产业,无增收来源,不仅脱贫难,发展更难。据调查,80%以上的贫困户都是由于经济结构单一致贫,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植增收产业意识差,加之投入不足,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由于产业基础不牢,收入不稳,经不起自然灾害,经不起身患疾病、经不起市场波动,很容易饱而复饥、暖而复寒,重新回到贫困状态。

三是灾害致贫。自然灾害是造成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有的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超过贫困线就不远,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重大疫病,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

四是交通信息闭塞致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滞后,骨干路网尚未贯通,互联互通能力较差,公路路面等级不高,出口公路不畅,潜在的区位优势难以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优势,交通信息闭塞仍然是柏经济社会发展的较大瓶颈。在全县467个贫困自然村中85%的村组公路都是等外路,晴通雨阻,一年只通半年车,一到雨季,里面的拉不出来,外面的运不进去,由于互联互通能力弱,产品无法变为商品,严重制约着贫困家庭的商品流通及产业发展。

五是素质致贫。哀牢山、白竹山、石碑山一带和绿汁江、礼社江沿岸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85%都是都是少数民族,素质型贫困比较突出,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能力差。由于文化的限制,导致发展商品生产,脱贫致富能力弱,而且这些低素质人口,单纯向大自然索取作为自身生存的唯一选择,靠山吃山,有的贫困户墨守成规,日求三餐,夜求一宿,习惯于冬暖夏凉的土坯房,“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坯窝”,搬不动,挪不得,改不动。还有的习惯于原始耕作,广种薄收,“种一撇坡,收一土锅”,亩产低,效益差,导致粮食还不能自给。还有的贫困户养羊为了应付红白喜事,养牛为梨田踩粪,养猪为了自食,产品变不成商品,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由于收入低,贫困家庭自身没有积累,扩大再生产能力差,抗灾能力弱,依靠自身努力难以摆脱贫困。

六是因病致贫。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贫困户中若有一人长期生病或身患重大疾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能力和信心摆脱贫困。加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缺乏,设施设备不足,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目标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人及其及其家庭的支出负担。 

      七是因学返贫。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中小学布局调整,校点撤并,给偏僻而居住分散特殊贫困群体带来了许多困难,有的要到十多里以外的学校就读,得走三四个小时的路,1至2年级学生还需要劳力接送,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还浪费了劳动力。加之乡村两级现有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差,危房面积较多,满足不了教育教学条件需求,还有12%左右的家庭是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

八是生态环境恶劣致贫。双柏100%都是山区,境内无一平方公里平坝,地处金沙江流域与红河流域的分水岭,红河流域的 断裂带,地形复杂、山体破碎,生存环境较差,水土流失,山体滑坡严重,部分地方不但经济难发展,连基本的生存条件也受到遏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解决这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必须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要付出数倍于其它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获得相同的扶贫效果。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和成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线,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主目标,锁定贫困对象,制定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和县级项目库,对标对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因村因户施策,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坚持以“六个精准”统领贫困地区,瞄准穷人、找准穷根、因人施策、靶向治疗,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识真贫、扶真贫、脱真贫。

——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部门和地方规划实施责任,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地方一把手负责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推进。

——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县级项目库要与“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相衔接,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统筹,着力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逐步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工作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推动脱贫攻坚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精准脱贫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贫困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第三节  脱贫目标

通过建立“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塘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机制,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激发我县内生动力,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脱贫攻坚,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资金使用效益。到2018年为重点攻坚年,实现双柏如期脱贫摘帽,安龙堡贫困乡如期退出,和平、马龙、马脚塘、法甸、铺司、麦地、红山、旧丈、平掌、新树10个贫困行政村和安龙堡、新街、柏家河、他宜龙、法念、说全、六纳、青香树、野牛、蚕豆田、峨足11个深度贫困行政村如期“销号”,1413户457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2019年和2020年为巩固提升阶段,实现424户121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 元以上,为防止脱贫贫困人口反弹和返贫,进行全面巩固提升,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两无”贫困人口,按照农村低保和社会救助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努力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

第四节  计划范围

三年行动计划县级项目库编制范围,以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为重点,聚焦全县2个贫困乡、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8个新增“贫困村提升工程”村、11个深度贫困村和67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重视非贫困乡、非贫困村的脱贫攻坚,确保不留“死角”。

第三章  建设任务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紧扣“6105”脱贫标准和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时限,补齐脱贫“短板”弱项,因村因户精准施策,给予建档立卡户和村级公益项目重点支持,共规划了产业就业扶贫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生态扶贫工程、素质提升工程、贫困村振兴工程和兜底保障工程八大类项目。

 

第一节   产业就业扶贫工程

建立健全“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机制,加大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力度。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实施项目带动,利用扶贫资源入股,创新股份合作、集体经营、联户经营、委托管理、承包租赁等多元产业化扶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三年内计划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运服务业项目19个,特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3个,集体经济组织30个,建设扶贫车间1个,建设村级光伏电站36个,建设电商平台1个,发展资产收益扶贫项目91个,计划全县实现省外转移就业2073人,省内县外就业4968人,县内转移就业509人。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加强产业和就业扶贫机制创新,对于经营能力不足、缺少耕地资源、缺少资金的,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实施项目带动,利用扶贫资源入股,创新股份合作、集体经营、联户经营、委托管理、承包租赁等多元产业化扶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三年内计划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项目193个。其中: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运服务业19个,特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30个,建设扶贫车间1个,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36个,建设电商平台1个,发展资产收益扶贫项目93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经信局、县扶贫办、县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农业局长、经信局长、扶贫办主任、科技局长、各乡(镇)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干部)。

专栏1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全 县:三年内计划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项目193个。其中: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运服务业19个,特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30个,建设扶贫车间1个,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36个,建设电商平台1个,发展资产收益扶贫目93个。

妥甸镇:成立11个合作社,新建养猪场1个,中药材加工厂1个,冷库2个,大棚15个,中药材繁种基地1个,新建光伏电站6个。

大庄镇:新建蔬菜加工厂1个,青花椒初级加工厂3个,青贮饲料加工厂3个,蔬菜种植基地及集散中心1个,中药材初级加工厂1个,扶持发展特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3个,电商扶贫项目1个,资产收益扶贫项目1个。

嘉镇:新建村集体经济组织30个,村级光伏电站8个,资产收益扶贫项目12个。

法脿镇:建标准化种植育苗大棚6个,建设光伏电站7个,冷库6个,香葱加工厂1个。

大麦地镇:扶持发展合作社4个,红糖榨房2个,绿汁江农产品交易平台2个,光伏电站4座,冷库2个。

安龙堡乡:建设扶贫车间项目1个,光伏扶贫项目8个,资产收益扶贫项目21个。

爱尼山乡:建设村级光伏电站3个,资产收益扶贫项目4个。

独田乡:扶持资产收益扶贫项目3个。

二、转移就业

建立定向培训就业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将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鼓励引导企业向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财政资金给予支持的企业或产业园区,应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业。鼓励发展居家就业等新业态,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全县实现转移就业7550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2073人,省内县外就业4968人,县内转移就业509人。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人社局长、各乡(镇)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干部)。

专栏2 转移就业

全 县:计划全县实现转移就业7550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2073人,省内县外就业4968人,县内转移就业509人。

大庄镇:计划实现转移就业3636人。其中:实施省外转移就业1016人,省内县外转移就业2620人。

嘉镇:计划实现转移就业,1702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260人,省内县外就业933人,县内转移就业509人次。

法脿镇:计划实现省内县外就业858人。

安龙堡乡:计划实现转移就业723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262人,省内县外就业461人。

独田乡:转移就业147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51人,省内转移就业96人。

节  危房改造工程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重点对象作为农村危房改造的重点,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努力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三年内全县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77户,其中:拆除重建58户(包含安龙堡原易地搬迁政策调整16户),加固改造219户。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住建局长、各乡(镇)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干部)。

专栏3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全 县: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77户,其中:拆除重建58户(包含安龙堡原易地搬迁政策调整16户),加固改造219户。

妥甸镇: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1户,其中:拆除重建15户,加固改造106户。

大庄镇: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1户,其中:拆除重建4户,加固改造47户。

嘉镇: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1户,其中:原址重建补助1户;加固改造13户。

法脿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36户,其中:拆除重建7户、修缮加固共29户。

大麦地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6户,其中:拆除重建1户,加固改造5户。

安龙堡乡:农村危房改造33户。其中:拆除重建23户,加固改造10户。

爱尼山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户。其中:拆除重5户,加固改造5户。

独田乡:农村危房改造6户。其中:拆除重建2户,加固改造4户。

节  教育扶贫工程

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改善贫困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配齐必要的教学设备设施,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把各项资助政策精准到人,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从制度上消除因贫失学辍学现象。三年内全县实施就学资助5389人次。其中:学前教育救助资助607人,高中教育救助资助1665人,中等职业教育救助资助1921人,高等教育救助资助1196人。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教育局局长、各乡(镇)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干部)。

专栏4 教育扶贫工程

全 县:全县实施就学资助5389人次。其中:学前教育救助资助607人,高中教育救助资助1665人,中等职业教育救助资助1921人,高等教育救助资助1196人。

妥甸镇:三年内计划贫困户就学资助246人。其中:救助学前教育救助53人,高中教育救助71人,中等职业教育救助53人,雨露计划17人,高等教育救助46人,雨露计划6人。

大庄镇:实施就学资助1942人次。其中:学前教育救助资助191人,高中教育救助资助637人,中等职业教育救助资助406人,雨露计划救助资助382人,高等教育救助资助326人。

嘉镇:学前教育资助救助115人次,高等教育救助资助260人次,中等职业教育资助170人次,高等教育救助资助209人次。

法脿镇:贫困户救学资助525人。其中:学前教育救助资助共28人,高中教育救助资助共220人,中等职业教育救助资助共146人,高等教育救助资助共131人。

大麦地镇:贫困户救助资助242人。其中:高中教育救助资助43人,中等职业教育救助资助及雨露计划147人,高等教育救助资助52人,东西协作资助7人。

安龙堡乡:学前教育救助资助21人,高中教育救助资助182人,中等职业教育救助资助164人,中等职业雨露计划救助资助94人,高等教育救助资助122人。

爱尼山乡:贫困户救助资助472人。其中:学前教育52人,高中教育73人,中等职业教育90人,高等教育109人,雨露计划救助146人。

独田乡:贫困户救助资助133人次。其中:学前教育救助资助39人次,高中教育救助资助37人次,中等职业教育救助资助8人次,中等职业教育雨露计划补助14人次,高等教育救助资助35人次。

节  健康扶贫工程

加快实施健康扶贫行动,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落实扶贫对象民政救助政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衔接机制,防止和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贫困人口“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按照“对象、立卡、签约、治疗、管理、健康促进、保障兜底、费用控制、任务考核、脱贫成效”十个精准要求,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为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三年内计划新建村级卫生室及附属设备设施配置项目58个,乡级卫生院附属设备设施配置项目1个,医技人员培训78人次,9类15种重大疾病集中救治1420人次,慢性病及地方特殊病救治6082人次,全县其他重大疾病救治365人次。责任单位:双柏县卫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卫计局长、各乡(镇)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干部)。

专栏5 健康扶贫工程

全 县:三年内计划新建村级卫生室及附属设备设施配置项目58个,医技人员培训78人次,9类15种重大疾病集中救治1420人次,慢性病及地方特殊病救治6082人次,其他重大疾病救治365人次。

妥甸镇:村级卫生室配备医疗设施8个,9类15种重大疾病救治救助69人;慢性病救治救治408人。

大庄镇:村级卫生室设备配置13个,农村医技人员培训78人次;9类15种重大疾病集中救治469人次,慢性病及地方特殊病救治2106人次。

嘉镇:村级卫生室设备设施配置14个,9类15种大病救助114人次,慢性病及地方特殊病救治1107人次,其他重大疾病救治18人次。

法脿镇:村级卫生室设备配套11个;贫困户重大疾病救治共588人.其中:9类15种重大疾病集中救治141人,慢性病及地方特殊病救治366人,其他重大疾病救治共81人

大麦地镇:9类15种重大疾病集中救治108人次,慢慢性病及地方特殊病救治330人次,其他重大疾病救治项目108人。

安龙堡乡:卫生室设备设施配套8个;9类15种重大疾病集中救治258人次,慢性病及地方特殊病救治349人次,其他重大疾病救治23人次。

爱尼山乡:村级卫生室设备配置4个;贫困户重大疾病救治585人,其中:9类15种大病75人,慢性病375人,其他重大疾病救助135人。

独田乡:贫困户重大疾病救治243人次。其中:9类15种重大疾病集中救治18人次,慢性病及地方特殊病救治225人次。

节  生态扶贫工程

用好用活国家生态恢复和建设政策,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补偿等实现脱贫;重点支持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贫困地区退牧还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林业生态工程等建设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向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健全生态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扩大湿地补偿范围,适度提高补助标准,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增加其生态建设管护收入;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三年内规划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290952.23亩,草原生态补贴项目75119亩,退耕还林还草项目16986.018亩,清洁能源替代项目4项,聘用生态护林员1431人,河道管理员453人,地址灾害检测员64人,其他生态公益岗1500人。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林业局长、各乡(镇)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干部)。

专栏6 生态扶贫工程

全 县:三年内规划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290952.23亩,草原生态补贴项目75119亩,退耕还林还草项目16986.018亩,清洁能源替代项目4项,聘用生态护林员1431人,河道管理员453人,地址灾害检测员64人,其他生态公益岗1500人。

妥甸镇: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28564.80亩,退耕还林8304亩;聘请生态护林162人,河道治理员198人,地质灾害监测员30人,保洁员453人。

大庄镇: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助140057.52亩,草原生态补贴75119亩,退耕还林补偿45亩;聘请生态护林员336人,河道管理员48人,保洁员108人,村级护路员75人,农村饮水工程管护员27人。

嘉镇: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32057.4亩,退耕还林390.3亩,生态护林员323人,河道管理员98人,地质灾害监测元22人,其他生态公益岗位170个。

法脿镇:实施生态公益林共23092.2亩,退耕还林还草1678.948亩。生态公益岗位共432人,其中:生态护林员共251人,河道管理员共33人,地质灾害监测员共7人,选聘其他生态公益岗位47人(选聘保洁员30人、选聘护路员17人)。

大麦地镇: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57106.51亩,退耕还林还草361.07亩。生态护林员105人,河道管理员57人,农村人居环境保洁员105人, 乡村公路管理员60人,乡村公共服务管理员10人,农村饮水工程管护员5人。

安龙堡乡:生态公益林保护167982.3亩,退耕还林还草5622亩,清洁能源替代4项,生态护林员184人,河道管理员11人,地质灾害监测员5人,其他生态公益岗150人。

爱尼山乡: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29436亩。生态护林员66人,河库渠巡查保洁员12人,人居环境保洁员60人,公路管理员54人。

独田乡:退耕还林540亩,生态护林员4人,河道管理员8人,村保洁员16人,公路管理员12人,季节性护林员10人,农村水利工程道管理员2人。

节  素质提升工程

构建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将贫困家庭劳动力纳入培训对象范畴。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培训资源,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导用人单位通过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三年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36人,引导性技能培训4349人,转移就业培训895人。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人社局长、扶贫办主任、各乡(镇)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干部)。

 

专栏7  素质提升工程

全 县:三年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36人,引导性技能培训4349人,转移就业培训895人。

妥甸镇:职业技能培训382人,引导性培训400人。

大庄镇:职业技能培训331人,引导性技能培训615人,转移就业培训604人。

嘉镇:职业技能培训782人次,引导性技能培训337人次。

法脿镇:职业技能培训共209人,引导性技能培训共501人,转移就业培训4人。

大麦地镇:职业技能培训40人次,引导性技能培训469人次。

安龙堡乡:职业技能培训100人次,引导性技能培训1235人次,转移就业培训291人次。

爱尼山乡:引导性技能培训644人,残疾人培训102人。

独田乡:职业技能培训92人次,引导性技能培训46人次。

节  贫困村脱贫振兴工程

按照“资源整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协调推进”的原则,统筹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联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为片区脱贫攻坚创造良好条件,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三年内计划实施村组道路新建、改扩建、硬化、防护设施建设项目139条778.4518公里;村组动力电改造项目32.622公里,安装变压器22台;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102件,受益人口21806人;小坝塘清淤加固项目2个;硬化村内道路341条369784.4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4盏;贫困户改厕改圈改院278户;新建党群科技文化场所8个。

一、村组道路建设

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惠及“三农”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德政工程”。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村通村道路硬化,加强贫困村通客车线路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改造现有危桥,对不能满足安全通车要求的窄路基路面路段进行加宽改造,推动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通公路,逐步消乡村道路危桥和安全隐患路段,保障贫困地区商品经济流通,为贫困地区稳步脱贫打好基础。三年内计划实施村组道路新建、改扩建、硬化、防护设施建设项目139条778.4518公里。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交运局长、各乡(镇)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专栏8 村组道路建设

全 县:三年内计划实施村组道路新建、改扩建、硬化、防护设施建设项目139条778.4518公里。

妥甸镇:硬化村组道路36条114541米。

大庄镇:实施村组道路建设35条152.68公里,新建漫水桥4座,小桥5座,观光平台1个及附属道路工程。

嘉镇:硬化村组公路建设10条39.7288公里。

法脿镇:硬化村组道路19条114.348公里。

大麦地镇:村组公路新开挖1条8公里,改扩建2条8.7公里,硬化11条122.66公里。

安龙堡乡:硬化村组道路100.5公里。

爱尼山乡:村组道路硬化,8条117.3公里,建漫水桥4座,改扩建村组道路8条40公里。

二、村组动力电改造

改善农村电网结构,解决设备重载、过载为重点,完成新一轮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缩短供电半径,更换老旧设备,消除“两线一地”问题,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三年内规划实施村组动力电改造32.622公里,安装变压器22台。责任单位:县供电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县供电公司经理、各乡(镇)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专栏9  村组动力电改造

全 县:三年内规划实施村组动力电改造项目32.622公里,安装变压器22台。

妥甸镇:提升改造电力设施5.48公里,变压器8台。

大庄镇:改扩建10千伏线路8.05公里,新建及改造低压线路0.73公里;安装30千伏安变压器14台。

嘉镇:农网改造升级工程2项6.23公里。

法脿镇:村组动力电改造3件2.72公里。

大麦地镇:村组动力电改造4件3.45公里。

爱尼山乡:村组动力电改造6个村5.96公里。

三、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加大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力度,提高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入户率,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三年内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102件,受益人口21806人;小坝塘清淤加固项目2个。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水务局长、各乡(镇)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专栏10 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全 县:三年内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102件,受益人口21806人;小坝塘清淤加固项目2个。

大庄镇: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68个。架设人饮管道225.196公里,新建500立方米蓄水1个,25立方米蓄水池89个,过滤池2个,安装净水设备等53套,抽水站7个,建人畜饮水小坝塘3个,水源点保护项目1个。

嘉镇:饮水安全巩固提升9件35.85公里。

法脿镇:饮水安全巩固提升6件3583人。

大麦地镇: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片区净水项目2个,片区集中供水项目2个,自然村供水项目2个,小水窖建设52个,架设饮水管道38390米,修复蓄水池4个。

安龙堡乡:新建人畜饮水管路87815.37米,200立方米蓄水池9个,沿给水管设置室外消防栓3个,闸阀设备1套,净水设备2套新建水池100立方米1个,新建坝体围栏、压力池水管等配套设施建设1套,新建7.5千瓦抽水站3座,小坝塘清淤加固2座。

爱尼山乡: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改造2件,净水设施1套,抽水站1座。

 

、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三年内硬化村内道路341条369784.4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4盏,贫困户改厕改圈改院278户。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县扶贫办主任、住建局长、环保局局长、各乡(镇)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专栏11  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全 县:三年内硬化村内道路341条369784.4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4盏,贫困户改厕改圈改院278户。

妥甸镇:硬化村内道路79条105330米,人行桥5座。

大庄镇:硬化村内道路77条45292.2米,新建挡墙45道1102米,道路排水沟2条360米,涵管62米,小桥5座,太阳能路灯34盏。

嘉镇:村内道路硬化32条47575米。

法脿镇:村内道路硬化42条41176.7米。

大麦地镇:村内道路硬化12条7081米。

安龙堡乡:村内道路硬化37.92公路,新建挡墙8道363米,排水沟2条105米;。贫困户改厕改圈改院278户。

爱尼山乡:村内道路硬化54个村56条40.267公里。

、党群科技文化场所建设

以文化阵地建设为载体,打造具有示范性、典型性的村级文化活动示范阵地,满足新时期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三年内规划新建党群科技文化场所6个。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各乡(镇)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专栏12  党群科技文化场所建设

全 县:三年内规划党群科技文化场所建设6个。

大庄镇:党群科技文化场所建设2个。

安龙堡乡:党群文化活动场所建设4个。

  兜底保障工程

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开发性扶持政策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兜底脱贫。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三年内计划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实施无劳力兜底保障18587人次。其中:五保户及孤寡老人救助719人,重度残疾人救助1266人,重大疾病救助531人,低保及其他兜底保障16071人。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民政局长、各乡(镇)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干部)。

专栏13  兜底保障工程

全 县:三年内计划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实施无劳力兜底保障18587人次。其中:五保户及孤寡老人救助719人,重度残疾人救助1266人,重大疾病救助531人,低保及其他兜底保障16071人。

妥甸镇:新建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个,实施五保及孤寡老人救助90人,重度残疾人救助60人,重大疾病救助54人,低保救助2871人。

大庄镇: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个,实施五保及孤寡老人救助342人,重度残疾人救助513人,重大疾病救助12人,民政低保兜底保障4148人。

嘉镇:五保户及孤寡老人救助48人次,重度残疾人救助213人次,重大疾病民政救助129人次,低保救助2314人次。

法脿镇:无劳力兜底保障2477人。其中:五保户及孤寡老人救助54人,重度残疾人救助171人,重大疾病救助171人,农村低保救助2081人。

大麦地镇:无劳力兜底保障1876人。其中:五保户及孤寡老人救助84人;重度残疾人救助105人;重大疾病救助63人;低保兜底1624人。

安龙堡乡:五保户及孤寡老人救助59人,重度残疾人救助141人,重大疾病救助51人,低保兜底保障救助1557人,其他兜底保障救助3人。

爱尼山乡:五保户及孤寡老人救助27人,重度残疾人救助30人,重大疾病救助33人,低保及其他兜底保障318户828人。

独田乡:无劳力兜底保障711人。其中:五保户及孤寡老人救助15人,重度残疾人救助33人,重大疾病救助18人,低保兜底645人。

 

第四章  投资规模

双柏县精准脱贫攻坚项目库入库总投资89162.3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990.87万元,行业部门资金57007.07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5757.17万元,信贷扶贫资5407.2万元。分年度投资分别是:2018年度投入资金25621.72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415.24万元,行业部门资金10803.27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2116万元,信贷扶贫资5287.02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48384.25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243.23万元,行业部门资金33322.05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2698.97万元,信贷扶贫资,120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15156.34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49.39万元,行业部门资金12764.75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942.2万元)。

第一节  投资概算

一、产业就业扶贫工程

产业就业扶贫包括发展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转移就业2大类项目,3年内计划投资23539.82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424.44万元,行业部门资金3796.37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2911.82万元,信贷扶贫资金5407.2万元。分年度投资分别是:2018年度投入资金12470.6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146.99万元,行业部门资金914.42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1122万元,信贷扶贫资5287.2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9680.5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836.95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550.16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1173.4万元,信贷扶贫资金120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1388.7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57.5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14.79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616.42万元)。

(一)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包括农产品加工储运服务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扶贫车间、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5个类别,计划总投资23163.62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424.44万元,行业部门资金3420.17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2911.82万元,信贷扶贫资金5407.2万元)。分年度投资分别是:2018年度投入资金12470.612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146.99万元,行业部门资金914.42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1122万元,信贷扶贫资金5287.2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9549.29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836.95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418.94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1173.4万元,信贷扶贫资金120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1263.05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57.5万元,行业部门资金89.13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616.42万元)。

1、农产品加工储运服务业。计划投资2161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45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96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20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600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1561万元。

2、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计划投资4306.54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72.54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1034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2312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1214.54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780万元。

3、扶贫车间计划2018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

4、光伏扶贫。计划投资1818.1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37.8万元,行业部门资金985.3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195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200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1585万元。

5、电商扶贫。计划2018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2万元。

6、资产收益扶贫。计划投资14605.98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397.1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138.87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1662.82万元,信贷扶贫资金5407.2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9006.19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5116.75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483.05万元。

(二)转移就业

转移就业包括省外转移就业、省内县外转移就业、县内城乡公益岗就业3大类项目,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367.2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119.32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131.22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125.66万元。

1、省外转移就业。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231.21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75.73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77.92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77.65万元。

2、省外转移就业。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134.81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41.47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49.26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44.08万元。

3、县内城乡公益岗就业。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10.18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2.12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4.04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4.02万元。

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包括拆除重建、加固改造2大类项目,计划2018年投入行业部门资金710.14万元。

(一)拆除重建。计划2018年投入行业部门资金221.1万元。

(二)加固改造。计划2018年投入行业部门资金489.04万元。

三、健康扶贫工程

健康扶贫工程包括村级卫生室建设、乡级卫生院建设2大类项目,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347万元。分年度投资分别是:2018年度投入资金326万元;2019年度投入行业部门资金21万元。

(一)村级卫生室建设。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203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182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21万元。

(二)乡级卫生院建设。2018年度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144万元。

四、生态扶贫工程

生态扶贫工程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植被修复、生态公益岗位3大类项目,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5750.73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2027.35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2104.42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1618.95万元。

(一)生态环境保护。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936.2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303.63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318.19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314.38万元。

(二)生态植被修复。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1608.66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691.01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704.35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213.29万元。

(三)生态公益岗位。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3205.87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1032.71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1081.88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1091.28万元。

五、素质提升工程

素质提升工程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3大类项目,计划总投资344.76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3.98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90.78万元。分年度投资分别是:2018年度投入资金112.05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28万元,行业部门资金105.77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204.9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3.2万元,行业部门资金161.7万元);2020年度投入行业部门资金27.81万元。

(一)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投资154.85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3.1万元,行业部门资金111.75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23.17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125.475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6.21万元。

(二)引导性技能培训。计划投资142.69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8万元,行业部门资金141.31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70.56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56.14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15.99万元。

(三)转移就业培训。计划投资47.22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5万元,行业部门资金37.72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18.32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23.29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5.61万元。

六、贫困村振兴工程

贫困村振兴工程包括村组道路建设、村组动力电改造、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党群科技文化场所建设6大类项目,计划总投资58349.86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512.45万元,行业部门资金459920.6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2845.35万元。分年度投资分别是:2018年度投入资金9915.57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61.98万元,行业部门资金6659.59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994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36313.42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363.08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8424.77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1525.57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12120.87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87.39万元,行业部门资金10907.7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325.78万元)。

(一)村组道路建设。计划投资41070.46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69.02万元,行业部门资38591.09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2111.35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4312.56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25993.92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10764.98万元。

(二)村组动力电改造。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687.45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557.74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129.71万元。

(三)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计划投资5106.59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万元,行业部门资金5101.59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2023.17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2699.92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383.5万元。

(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018年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49万元。

(五)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包括村内道路硬化、太阳能路灯、贫困户改厕改圈改院3个类别,计划总投资11236.84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138.43万元,行业部门资金1364.41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734万元。分年度投资分别是:2018年度投入资金2880.57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97.95万元,行业部门资金982.62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7383.87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353.08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96.79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734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972.39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87.39万元,行业部门资金852万元)。

1、村内道路硬化。计划投资10722.88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865.53万元,行业部门资金1123.35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734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2711.36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7039.12万元,2020年度投入资金972.39万元。

2太阳能路灯。2018年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9万元。

3贫困户改厕改圈。计划投资502.066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1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41.06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157.31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244.75万元。

(六)党群科技文化场所建设。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198.52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92.52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106万元。

七、兜底保障工程

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计划投入行业部门资金120万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资金60万元,2019年度投入资金60万元。

第二节  资金来源

双柏县精准脱贫攻坚项目库入库总投资89162.3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990.87万元,行业部门资金57007.07万元,沪滇协作集团帮扶等社会帮扶资金5757.17万元,信贷扶贫资5407.2万元。部门投资分别是:整合扶贫部门资金12824.88万元,整合交通部门资金41071.46万元,整合水务部门资金5617.39万元,整合住建部门资金710.14万元,整合国土部门资金10.6万元,整合农业部门资金21575.58万元,整合林业部门资金5278.87万元,整合民政部门资金120万元,整合人社部门资金720.96万元;整合卫计部门资金347万元,整合组织部门资金198.52万元。

第五章  政策措施

第一节  财政投入政策

在中央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以及省州不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建立健全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 1000 万元,重点补齐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短板。各部门安排的惠民政策、工程项目等要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建立健全“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投入新机制,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把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提高涉农资金配置效率,形成全方位帮扶合力,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二节  金融支持政策

采取综合性措施,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要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流向贫困地区,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做好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衔接工作,承接专项建设基金、地方债券和政策性贷款,以易地扶贫搬迁为切入点,以扶贫规划为遵循,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领域拓展,实行与其他业务物理隔离、封闭运行,确保各渠道资金专款专用、协调联动。要把金融网点向贫困乡村优先布点、金融政策、支农贷款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金融资源优先向贫困乡村、贫困户配置。

第三节  产业扶持政策

建立贫困户有产业帮扶帮带受益机制或稳定就业方式,保证持续增收,简单化种养项目要有循环再生产积累机制,不再实施简单发钱发物扶贫,通过政策激励、资金奖励、帮带鼓励,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自强自力脱贫。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的信用贷款,脱贫攻坚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贷尽贷。不再新出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承贷、企业使用、入股 分红”的贷用方式;积极探索开发地方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有效拓宽贫困地区抵押物担保范围。

——加大特色养殖产业扶持力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带动贫困户30户以上参与、在非贫困村带动贫困户50户以上参与,新建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500头、肉牛50头以上的,每个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以下简称养殖场)一次性补助5万元;年出栏生猪1000头、肉牛100头以上的,每个养殖场一次性补助8万元。年出栏肉羊200只、禽10000只以上的,每个养殖场一次性补助3万元,年出栏肉羊400只、禽20000只以上的,每个养殖场一次性补助5万元。按实际补助金额,50%用于补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用于补助贫困户。

——扶持特色经作加快发展。对发展绿色蔬菜、经济林果和食用菌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签订规模流转土地合同3年以上,在贫困村带动贫困户30户以上参与、在非贫困村带动贫困户50户以上参与,创建100-200亩、201-500亩、501亩以上绿色蔬菜、经济林果和30-60亩、61-150亩、151亩以上人工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分别给予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8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按实际补助金额,50%用于补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用于补助贫困户。

——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业。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并带动贫困户的,每个旅游扶贫示范村补助10万元,每个旅游精品农庄补助5万元、特色民宿(客栈、宅院、驿站、山庄、农家乐)补助1万元、旅游扶贫示范户补助1万元,用于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和奖励扶持发展民宿经营业主及农家乐经营业主。

——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凡带动贫困户参与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项目申报、资金扶持上优先。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建设2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在贫困村带动贫困户30户以上参与、在非贫困村带动贫困户50户以上参与,给予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1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建设高效设施农业,在贫困村带动贫困户30户以上参与、在非贫困村带动贫困户50户以上参与,且每亩投资超过1万元的,每亩补助2000元,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三是“高原特色农业扶贫担保贷款”要向带动贫困户参与发展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以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放款银行贷款利率上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基准利率的30%,贷款期限1–3年。

——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在贫困村范围内,对当年电子商务收购并在网上销售当地农产品达到50万元以上、并经注册登记的电子商务服务站,按其实际收购额的5%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万元。

——加强对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支持。3年培训贫困劳动力10万人次,每人次补助培训费150元。    

——认真执行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扶持政策。优先加大贫困地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认真执行《双柏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县战略的意见》和《双柏县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实施方案》(2018-2020年),对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奖励5万元、绿色食品认证奖励3万元、无公害产品认证奖励1万元、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奖励25万元。

 

节  教育扶贫政策

全面实施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完善全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资助政策精准到人,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从根本上消除因贫失学辍学现象。一是对学前教育阶段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发放学前教育助学金;二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部实现免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按照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国家和省定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提供寄宿生生活补助;按照每生每年800元标准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三是对就读普通高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每生每年分别给予2500元的国家助学金和2500元的生活费补助,同时学杂费和住宿费;对在民办普通高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按照公办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标准给予补助;四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一、二年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每生每年分别给予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免除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学费,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给予补助;对中等职业学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每生每年给予3000元的生活补助;对在双柏县职业高级中学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免除住宿费;五是对对在高校本专科、民族预科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每生每年给予3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考入一本院校(含预科)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对考取中央部委直属院校本科(含预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预科和本专科学习期间,每生每年给予5000元的学费补助,直至大学学业结束;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就读普通本专科(含预科)或研究生的,无需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即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最高贷款额度本专科每生每年8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12000元,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的贷款利息由政府贴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就读研究生的(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给予6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普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给予1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考入专科(含预科)以上既没有享受“国家学费奖励”、也未享受“少数民族学子奖学金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每生一次性给予4000元的学费补助,所需资金由州、县两级财政按《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点项目州县市财政配套投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楚政通〔2013〕62号)规定的比例分担;六是对按照《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2017年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招生章程的通知》(云教职〔2017〕21号)中“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行动”要求招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在送读上海期间每生每年给予2000元的往返交通费补助。所需资金由州、县两级财政按《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点项目州县市财政配套投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楚政通〔2013〕62号)规定的比例分担。

第五节  健康扶贫政策

加快实施健康扶贫行动,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医疗费用报销政策,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衔接机制,防止和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一是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个人缴费部分180元由财政全额补贴;二是一般诊疗费个人自付部分由基本医保全额报销;普通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报销限额比其他城乡居民提高25个百分点,从400元提高至500元;对28种疾病门诊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70%提高至80%,其中,重性精神病和终末期肾病门诊政策范围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三是贫困人口在州内医保协议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不设起付线,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比其他城乡居民提高5-20个百分点,其中,一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从85%提高至90%,二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从75%提高至85%,州内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从60%提高至70%,州外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从50%提高至70%。对符合转诊转院规范,到县域外住院的,单人单次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县域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70%;四是进一步扩大基本医保用药和诊疗项目报销范围,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药品达到2888种、诊疗项目达到5003项;五是大病保险医疗费用不设起付线,不分医院等级,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比其他城乡居民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80%以上,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限额(4万元)的医疗费用,在2万元以内的报销80%,2万元以上5万元以内的报销85%,5万元以上的报销90%,基金支付不封顶,保障范围不受病种限制;六是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取消起付线,年度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0万元。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达不到90%的,通过医疗救助达到90%;七是对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不到90%和个人年度累计支付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仍然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部分,由县人民政府统筹资金进行兜底保障。

第六节  兜底保障政策

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政策衔接,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水平,确保低保标准、保障范围与经济发展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相适应,将符合保障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全力支持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实施。一是贫困人口参保,政府每人每年给予30元参保补贴,对选择100元以上档次缴费的,每增加缴费100元,递增给予10元参保补贴,但最高补贴标准每人每年不超过100元;属于持证重度残疾人的,政府逐年为其按照200元档次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年满55周岁的可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享受5年养老补助至60岁;属于持证三、四级残疾人的,政府每人每年给予50元缴费补助。二是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年满60周岁未领取养老金的贫困人口,可补办参保手续后申报领取养老金;现年满60周岁未领取养老金的贫困人口,可一次性补缴从制度实施时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后申报领取养老金;三是参保人符合待遇领取时,累计缴费超过15年以上的,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每月加发2元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死亡的,政府一次性给予600元丧葬补助金。四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申请转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其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缴费年限合并计算,达到待遇领取时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计发养老金;四是加强居民医保和医疗救助工作。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贴,省财政对已脱贫人口补助40%,对未脱贫人口补助60%。省财政承担剩余部分,州、县财政按照《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点项目州县市财政配套投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楚政通〔2013〕62号)执行。对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特困人员(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实行全额资助参保,对城乡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照每人每年70元标准定额资助参保,所需资金由各级安排的民政医疗救助资金承担。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的通知》(云政办发〔2017〕102号)精神和《楚雄州健康扶贫 精准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治疗实际报销比例达不到90%和个人年度支付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仍然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部分,由县人民政府统筹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资金实现。

第七节  土地政策

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保障区域发展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倾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建设需求;合理安排小城镇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用地;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保障贫困户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治和扶贫开发工作。

节  干部人才政策

切实加强贫困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乡村挂职任职,对扶贫任务重但扶贫成效显著的“脱贫摘帽”乡镇和扶贫重点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优先给予提拔,对抓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的乡(镇)、村(社区)领导干部优先给予重用,接任者建议优先从原班子成员中产生;对在扶贫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县级部门和单位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严格执行“逢提必下”制度,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已提拔的要“补课”,拟提拔的须有2年以上基层任职工作经历;对有培养前途的干部,要视情况安排到基层任职或到贫困乡村至少挂职锻炼2年;对新考录和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全部安排到乡镇、村挂职锻炼;对在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工作2年以上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支教支医干部,可确认为有基层工作经历;选好选准贫困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一步扩大人选统筹范围,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加强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建设,完善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充实县、乡扶贫开发工作力量;鼓励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贫困村就业创业;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提高县以上机关派出干部比例。

第六章  组织保障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主体,要承担起脱贫攻坚的主要责任,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县、乡两级成立由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制度。脱贫攻坚任务期内,县级领导班子保持相对稳定,主要责任人实行县不摘帽人不换岗。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签订脱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县对乡镇、乡镇对村都要签订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县直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实现部门专项规划和脱贫攻坚规划有效衔接,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加大驻村帮扶工作力度,精准选配第一书记,配齐配强驻村工作队,保证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确保贫困县如期摘帽,贫困乡、贫困村如期出列,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第二节  加强社会帮扶

继续对全县8个乡(镇)、82个村委会(社区),组织有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单位挂钩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扶的重点放在指导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寻找市场,提供信息,把好技术、项目引进关,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所需资金、物资,帮助贫困户制订发展计划、开辟致富门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争取尽快脱贫。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扶贫开发项目,积极争取国际扶贫组织及各种社团组织支持贫困地区建设。

第三节  加强群众教育

切实保障贫困人口的发展权利和主体地位。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统美德,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弘扬科学精神,培育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市场意识,改变贫困文化和落后风俗习惯,完善乡规民约,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切实回应群众需求。适合由贫困村、贫困户自主选择和实施的扶贫项目,要充分下放权利,广泛开展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及时调整完善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组织化水平,建立贫困人口参与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机制。

第四节  加强资金监管

下放财政涉农资金配置权和审批权,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全力支持2个贫困乡、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8个新增“贫困村提升工程”村和11个深度贫困村以及67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407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摘帽销号为目标,以减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扶贫项目为平台,把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全面推行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强化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推进扶贫开发领域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廉洁扶贫、阳光扶贫,结合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机制,保障资金项目在阳光下运行,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行为,坚决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纪违法问题;加强对扶贫开发项目的全程跟踪检查,确保扶贫资金用到最困难地区、最困难人口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及时掌握实施精准扶贫资金项目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项目资金监管全覆盖。

第五节  加强督查考核

建立严格的脱贫攻坚跟踪问效机制,要紧盯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重要事项、攻坚目标、脱贫任务和时间节点,采取重点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乡镇各部门脱贫攻坚进行跟踪问效。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脱贫攻坚推进会,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资金精准项目精准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挂包帮转走访情况,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村居民增收情况,挂点帮扶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贫困村贫困户减贫出列及贫困人口减少等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县级主管单位每月对片区项目全面督查检查一次,加强跟踪问效及督查检查工作;乡镇党委政府是项目实施主体,对本乡(镇)项目推进工作负直接责任,要组织实施好各个项目,每月专题汇报一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每月上报一次项目实施进度。要严格实行“一月一报告、一季一督查、一年一总结”的督查考核制度,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确保各项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县、乡镇、村以及各部门推进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形成真抓实干、全力攻坚的良好氛围。突出强化实绩考核的正向导向作用,激励县乡村三级切实发挥抓落实的主体责任,对如期“脱贫摘帽”的乡镇和贫困村分别给予100 万元和10 万元奖励;对年度考评结果优秀的,在扶贫专项资金和行业扶贫资金分配上给予奖励和倾斜; 对扶贫任务重扶贫成效显著的“脱贫摘帽”乡镇、村的党政主要领导优先给予提拔;对抓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的县乡领导干部优先给予重用;对在扶贫工作中作用发挥充分、表现优秀的县级部门和单位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把贫困乡、贫困村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选好配强贫困乡、贫困村主要领导,脱贫攻坚期内贫困乡、贫困村领导班子要保持稳定。选派一批表现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贫困乡、贫困村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到州、县直部门挂职锻炼。落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在晋级晋职时,给予优先考虑。对扶贫成效明显、贡献突出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加大宣传力度,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适时予以表彰。

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逐级督查制度,对重点部门、重点乡镇要进行联合督查,对在脱贫攻坚中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效果不明显、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约谈、组织调整或问责;要认真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的各项要求,严禁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刹住穷县“富衙”、“戴帽”炫富之风,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要强化约束机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重点行业部门和各地的督查问责力度,坚决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对忽视扶贫的庸政懒政怠政行为,要限期整改,问责到人,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形成鼓励有作为、整肃不作为的态势。要加强经济审计,加大追究力度,对严重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严重浪费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记录在案,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责任。

附:表一:双柏县精准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基本情况表;表二:双柏县精准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短板弱项分析表;表三:双柏县精准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脱贫计划表;表四:双柏县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县级项目库;表五:双柏县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县级项目库(2018年度);表六:双柏县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县级项目库(2019年度);表七:双柏县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县级项目库(2020年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