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双柏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政协双柏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58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11532322015171363F-/2021-08195455 公文目录:2019年 成文日期:2019年09月25日 文章来源: 文  号: 发文日期:

施丽芬委员:

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双柏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关于加强彝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提案,我局已经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双柏县文化事业的关心支持。我局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您的提案非常好。现就该提案答复如下:

您所关注的正是我们所关注的。为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的现象,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从2009年起,中央财政已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给予10000元的补助,省级财政已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给予5000元的补助,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对国家级传承人补助经费追加到20000元,省级财政对省级传承人补助经费追加到8000元州级财政已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给予3600元的补助。我局已从2009年开始,对省、州级的传承人进行了相关的考核工作,并向考核合格者兑现了全部的各级补助经费。2013年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及经费补助办法(试行)》,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申报、命名、考核、补助等事项进行了明确,以促使这些领到补助的县级民间文化传承人能够认真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同时,县财政每年预算传承经费23万元,对县级95名传承人传承活动进行补助,通过县级传承人经费补助及考核管理,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双柏彝族老虎笙传习馆建设项目、2018年《查姆》、《彝族老虎笙》100万保护资金的争取、《妥甸酱油》、《啊噻调》、《彝族小豹子笙》成功申报省级保护项目等等,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的成就,起到了巨大的基础保障作用,为文化助力双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为建设民族文化展示区提供资源保障。通过几年的实施,我县级传承人和项目申报工作开展,已经公布了第一、二、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2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5人,县财政每年预算经费23万元,给予每位项目传承人2400元传承补助经费。截止2018年12月30日,我县公布的第一、二、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尚在册82人(死亡和向上晋级13人)。为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和保护力度,根据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关于组织申报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预通知》,我局于2018年10月,启动双柏县第四批、楚雄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截止12月30日,共收到八乡镇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上报县级传承人申请表112份,根据国家、省、州、县四级现有项目及传承人结构情况,我局初步筛选出县级43位候选人(其中5人只授予称号,不给予补助),新纳入出县级项目6项;筛选出申报楚雄州第五批项目州级传承人候选人14人,筛选出申报州级项目17项。截止2019年7月30日,双柏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项目6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人,项目4项;县级共公布了4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8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5人(其中5人只授予称号,不给予补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28.8万元(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5.8万元)列入财政预算。

同时,我局在执行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考核管理时,2013年印发的《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只有针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制定,对国家、省、州级传承人虽有管理职责,但没有明确管理细则,在执行中存在只有管理县级传承人的具体细则,对县级以上传承人管理只能例行“管理”,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对国家、省、州级传承人传承活动缺少有效的约束和要求,使得一些传承人享受传承人补助,不履行传承职责。为此我局于2019年年初,对2013年印发的《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2019年6月双柏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与管理办法(修订)》将国家、省、州、县四级传承人考核细则进行了明确,对不履行传承职责的四级传承人明确提出了退出处理规定和执行细则。对由于传承人不履行传承职责,导致扣减的传承补助的使用办法和程序进行了明确,再一次强调各级的“传承补助”,是用于补助传承活动的,不是用于传承人个人改善生活的这一原则。

本次修订还将国家、省、州、县四级传承人考核细则进行统一要求,对原来没有纳入要求的国家、省、州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对原来管理不顺畅的环节进行梳理,对在属地管理中的乡镇人民政府和乡镇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的管理职能进行强调,对原来只能管理县级传承人,变成了根据属地可以对国家、省、州、县四级传承人进行管理。

今年为加大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力度,我局筹措经费20余万元,5月将“彝族堆绣”等17项民族特色文化艺术技艺纳入县级保护名录,同时申报为州级保护候选名录,将彝族堆绣传承人李海华和赵秀英等14名县级传承人推荐申报为州级传承人候选人。8月,通过积极争取和各方努力,我局将流传在大麦地镇、嘉镇、爱尼山乡部分村落的省级非遗项目“彝族打陀螺”将与将景谷县“傣族打陀螺”、双江县“佤族打陀螺”共同联合申报为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们一直在共同努力。

同时,我局还要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依托传统节庆广泛组织开展活动。依托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云南·法脿虎笙节、跳虎节、李方村火把节、安龙堡花鼓文化节、大麦地镇普龙开街节、嘉“七月十五”节、大庄仙鹤节、爱尼山康养文化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传统节日、节庆活动,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促进全社会关注文艺、热爱文艺和热爱民族文化,激发了群众积极创作文艺节目的激情和热情,增强了群众的民族文化自信。扎实开展文化“六进”工作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艺术素养,提升群众文化艺术欣赏水平。

我局还依托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努力打造“一个”活动品牌。全县统筹打造“民族文化展示区”活动品牌,乡镇、村依托各自的传统节庆、节日、特色文化、特产打造各自的活动品牌法脿虎笙节、跳虎节、李方村火把节、安龙堡花鼓文化节、大麦地镇普龙开街节、嘉“七月十五”节、大庄仙鹤节、爱尼山康养文化节等。县文化馆作为全县艺术普及推广的部门,积极依托音舞戏剧协会打造“查姆好声音”、“舞动虎乡”广场舞、业余文艺队专场演出等群众艺术表演活动品牌;依托书法绘画摄影等协会组织,打造了“飞阅双柏--李盛昌个人摄影展”、“ 养生福地生态双柏摄影书画综合展”、“ 养生福地生态双柏—楚雄州建州60周年书画摄影展”、“ 刘国栋个人油画作品展”、“ 罗继鹏家园·色彩个人油画展”等活动;县图书馆开展“经典诵读”、“图书漂流”、“书香双柏”亲子阅读活动,举办了“镜头里的扶贫故事”图片展、“双柏县中青年画家”作品展等活动品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拓展了文化艺术发展的空间,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丰富了文化艺术产品,提供了群众对文化艺术的更多选择。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向外界展示了双柏的形象,介绍了双柏的民族文化,对打造民族文化展示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虽然,我们做的工作可能达不到你的预期,但要你理解全县存在的困难和差距,从谋划长远的角度继续关心关注双柏民族文化工作。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再次感谢您对我县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双柏县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