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2021年一季度双柏县农业农村经济开局良好

索引号:11532322015171363F-/2021-1107338 公文目录:统计数据 成文日期:2021年04月28日 文章来源: 文  号: 发文日期:2021年11月07日

一季度,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粮食生产,持续推进生猪产能恢复,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全县农业经济开局良好。

一、经济运行情况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286万元,增长9.3%。其中:农业产值23183万元,增长7.6%;林业产值2620万元,增长9%;牧业产值34215万元,增长10.3%;渔业产值423万元,增长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845万元,增长9.5%。

从产业结构看,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服务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7.2%、4.2%、54.9%、0.7%和3%,产值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农业提高3.3个百分点、林业提高1个百分点、畜牧业下降4.2个百分点、渔业提高0.1个百分点、服务业产值下降0.2个百分点。畜牧、蔬菜、中药材三大支柱产业稳定发展,实现产值5506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8.4%。

(一)春耕备耕有序推进,粮食生产形式良好。一季度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2.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1.4万亩,同比增长2.2%,冬小麦总体长势略好于常年;蔬菜5.9万亩,同比增长2.3%,产量4万吨,增长4.4%。

(二)生猪养殖持续恢复,畜牧产业增长强劲。近年来,受生猪价格持续大幅上扬,养猪利润较前几年大幅提升,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大大提高,全县养殖户普遍扩大养殖规模,出栏数量增多。至2021年3月止,全县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户)1738个,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50个,肉牛规模养殖场47个,肉羊规模养殖场1610个,家禽规模养殖31个。生猪出栏同比增长18%,全县肉类总产量达5516吨,实现畜禽的稳产保供。

(三)林业项目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逐步夯实。全县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502.49万亩、封山育林4000亩,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兑现152.73万亩,选聘生态护林员800名,继续巩固核桃、青花椒种植面积,发展以松脂、歧化松香、桉叶油加工为主的林化产业,实施滇中高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种种植基地建设,完成育苗育种355亩、义务植树60.4万株、幼林成林抚育2万亩,促使林业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
  (四)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增长后劲逐渐显现。近年来,双柏县新建高原生态虾蟹养殖基地4个,建成“高原鲈鱼孵化保种基地”1个,池塘、水库水产养殖面积达到9600亩,一季度实现水产品总产量370吨。水产养殖业规模逐步扩大、业态逐渐完善、成效逐步凸显,现代渔业产业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二、存在问题

(一)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去年以来,以草地贪夜蛾为主的虫害增加,非洲蝗虫隐患未除,干旱、冰雹等极端天气频发,影响今年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二)农业效益持续下降。传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初加工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受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制约,且呈点状分布,加之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带动农民受益面仍然较窄。

(三)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受土地资源和工程性缺水因素制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低下。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综合实力不强,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延伸缓慢,企业缺乏做大做强动力,辐射带动产业发展能力弱。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继续抓好春耕备耕。抓好农资调供、储备措施的落实,确保农民能够及时采购到需要的物资,做到不误农时,保证生产需要。组织县乡村干部、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田间技术指导,提高关键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

(二)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病虫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继续加强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和紧急监测,强化生猪移动监管、生猪贩运车辆备案和清洗消毒、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等工作。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力争早发现、早预警,做到关口前移。

(三)落实好惠农政策。广泛宣传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措施,落实专人专班负责制,积极开展惠民政策落实工作,将政策福利及时、准确落实到户到人,调动农户和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积极性。

(四)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持续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