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双柏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索引号:11532322015171363F-/2022-0509001 公文目录:发展规划 发文日期:2022年03月29日 文章来源: 文  号: 成文日期:

双柏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双柏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相关部门: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落实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213号)及省州实施意见要求,着力培育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双柏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2022329  

   

  双柏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  

 

  双柏县人民政府

202112

 

 

  

双柏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5

   5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二)十三五发展成效

(三)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2、面临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重点产业和任务

(一)中药材

1、发展基础

2、发展思路

3、发展目标

4、产业布局

(二)绿色蔬菜

1、发展基础

2、发展思路

3、发展目标

4、产业布局

(三)黑山羊

1、发展基础

2、发展思路

3、发展目标

4、产业布局

四、重大项目

(一)中药材产业重大项目

(二)绿色蔬菜产业重大项目

(三)黑山羊产业重大项目

1、 黑山羊遗传资源保种项目

2、基地建设

3、市场建设

五、环境影响分析

(一)有利环境影响分析

(二)不良环境影响分析

(三)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加大财政投入

(三)提升金融保险服务

(四)强化用地保障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六)严格评估考核   

  双柏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双柏县以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地处南亚热带过渡区北缘。县域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556米,从高山至河谷呈现寒、温、热三种气候带,主体气候与小区域气候明显,气候资源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地处滇中腹地,东南与玉溪市的易门、峨山、新平县毗邻,西与普洱市的景东、镇源县接壤,北与楚雄市、禄丰县相连,距州府楚雄58km,距省会昆明210km,县境内东西长95km,南北宽75km,总面积4045km²,是楚雄州南大门、云南地理中心、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属于楚雄半小时经济圈的辐射范围是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至关重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州县党代会精神省州县关于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等要求,依据双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以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竭力打造全产业链为导向,在明确总体思路、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的同时,阐述战略重点,明确推进工作措施,科学确定农业特色产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重点和建设任务,着力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用改革创新的举措,调整优化农业的产品、技术、产业、区域、主体等方面的要素结构,不断提高特色、优质、绿色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新机制、新体制和打造新业态、新产品,让农村土地活起来、让农村产业强起来、让农村居民富起来,努力把双柏建成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县、森林康旅目的地、民族文化体验区、云药之乡新高地绿色能源(智能光伏+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县,奋力将双柏打造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经济增速排头兵、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农业示范园,最大限度为滇中崛起、全州高质量发展做出双柏新贡献,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规划》范围53乡,分别为妥甸镇、大庄镇、嘉镇、法脿镇、大麦地镇、安龙堡乡爱尼山乡独田乡。

《规划》期限2020年为基底《规划》期限为520212025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双柏县地处云南省中部,楚雄州南部,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与红河水系分水岭南侧,处于东经101°03′102°02′,北纬24°13′24°55′之间。东南与玉溪市的易门、峨山、新平县毗邻,西与普洱市的景东、镇源县接壤,北与楚雄市、禄丰县相连,距州府楚雄58km,距省会昆明210km,县境内东西长95km,南北宽75km,总面积4045km²是楚雄州南大门、云南地理中心、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属于楚雄半小时经济圈的辐射范围。近年来,双柏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正逐步成为滇中与滇西南下出境,楚雄州南向开放合作的南大门,县境内有彩二级和双新二级公路,弥楚高速(双柏段)即将通车,石羊江大桥、沙甸河桥等一批桥梁完成建设双柏嘎洒、双柏景东云县高速公路正加紧推进,永仁元江铁路(双柏段)、弥勒至楚雄滇中区域环线铁路(双柏段)、牟定至双柏城际铁路已纳入规划,交通路网结构更趋完善,县城通乡镇公路实现100%硬化路,全部建制村实现100%硬化路,以省道和过境高速为骨架、县道为支撑、乡村道为脉络的县域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2、地形地貌。双柏县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势由南向北向西倾斜,石羊江斜贯而下,将境内分为东西两部分;马龙河纵贯南北,南部、北部地区地势相对平缓,西北部地区山势比较险峻。县境内,最高海拔大梁山2946m,最低海拔三江口556m,相对高差2390m立体山地地势明显。

3、立体山地气候。双柏地处南亚热带过渡区北缘,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气候资源类型多样,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双柏县多年平均气温15.1℃,最冷月平均气温8℃,最热月平均气温19.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1℃,历年极端最低气温-4.4℃。降水量偏少,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无霜期274天,多年平均日照2359.4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50.0MM

4、水资源条件。双柏县境河流水系均属红河流域上游段的礼社江区域,有大小溪河35条,其中包含:一级支流8条,二级支流14条,三级支流6条,比较大的支流有马龙河、绿汁江和沙甸河。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927.9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50.0MM,属半湿润区。水利设施以蓄水工程和引水工程为主,供水水源以地表水源为主。

5、土地资源。全县国土面积4045平方公里,位居全州第三位,总人口位居全州倒数第二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8人,地广人稀。土壤种类多,成土母质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9.43g/碱解氮137mg/㎏,速效磷16.33mg/㎏,速效钾145.11mg/㎏,均为中等偏上水平,ph值为6.44

6、林业资源。双柏县是云南省重点林业县,境内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6.67hm²,活立木蓄积量1200,森林覆盖率高达84%。双柏县林业资源丰富,林下资源及野生动植物种繁多,有多类植物50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4种,有野生动物种群17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1种。2017年,双柏县荣获省级园林县城称号。

7、旅游资源。近年来,双柏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中国彝族虎文化旅游城、查姆湖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创建、白竹山AAA旅游景区创建、民宿经济示范区、嘉风情旅游小镇、大麦地农业休闲观光小镇、大庄田园风情休闲小镇、绿汁江休闲农业观光景区等项目。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大麦地现代农业观光自驾营地、李方村锣笙源云南彝族生态旅游村、查姆湖风情旅游区、老黑山生态休闲旅游游览步道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白竹山清凉世界,大麦地暖冬之旅等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中国哀牢山嘉中元节、绿汁江葡萄文化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异彩纷呈查姆”“三笙等民族特色文化优势进一步突显,以白竹山茶叶、妥甸酱油、阳光玫瑰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正向多元化发展。

8、人口及劳动力资源。全县辖53乡,85个建制村(社区)、1545个村民小组、1845个自然村,总人口13.39万人,有劳动人口6.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5%。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回、哈尼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9%

(二)“十三五”发展成效

1、农业经济呈整体平稳较快发展十三五期间,双柏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着重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好强农惠民政策,夯实三农基础,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202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28.65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095元,分别比十二五17.8亿元增加10.82亿、7580元增加4515元,年均递增12.2%11.9%

2、农业发展装备水平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土地治理等建设项目,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7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1.47万亩),比十二五末新增9.76万亩,通过配套建设建沟渠、输水管道、蓄水池、机耕路、拦河坝、涵洞、涵管、人行桥等田间设施。农业机械拥有量达1.5万台,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15.08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3.2%

3、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应用更加广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以微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万亩,建成水肥(药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基地面积1.76万亩。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土壤酸碱度调节技术,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万亩,围绕精、调、改、替的技术路径开展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业科技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实施省级水稻、玉米绿色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创建,实施构建田间种稻、水体养殖、虫草渔饵、禽粪肥田、稻渔共生示范农作体系开展生猪品种杂交改良、肉牛冻精改良、推广种植人工牧草、应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在以烤烟为主的大田作物中推广加厚地膜应用及回收,开展可降解地膜应用示范,农膜回收数量不断提高,十三五末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7.5%,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1.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4.8%

4、农产品品牌培育成果丰硕。实施农业绿色品牌战略,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全县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累计取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11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67个、有机产品41个,白竹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认证登记总面积5.79万亩;白竹山被授予云南醉美茶山称号,双柏县的阳光玫瑰葡萄、双柏茯苓、密架山猪荣获2019年全州10优农产品品牌称号。一批地方农特产品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培育农产品绿色品牌、知名品牌,促进全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档升级,双柏县被评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5、农业产业带动脱贫成效显著。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体系建设,投入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全面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推行订单生产、产业发展、入股份红、资产收益、技术服务等利益联结方式,全县334个新型经营主体(其中专业合作社104个、企业68家、种养殖大户159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全县59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1284人直接或间接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6.7%、贫困人口的87.3%切实增加贫困群众收益。

6、培优培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活力增强。全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个一为抓手,培育产业发展示范村、小康庭院、新型职业农民,2020年全县共培育产业发展范村(行政村)50个、建成小康庭院100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19人,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州级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省级美丽乡村3个、州级美丽乡村5个。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20年全县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州级龙头企业39家、县级龙头企业37家,创办各类合作社555家,创办各类家庭农场114家。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培优培强,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7、以园区建设为主的产业集聚发展。主动融合中央、省、州产业园发展政策,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通过双柏县打造一园区六片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决定,围绕现代农业龙头、乡村振兴示范的目标定位,以打造双柏县现代农业园区、绿汁江流域5万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马龙河流域3万亩热作和水产养殖示范区、爱尼山10万亩道地药材种植园区、大麦桂片区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区、白竹山万亩优质茶园种植加工园区、河口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园区的一园区六片区为抓手的产业发展格局,建设和培育大基地、大集群、大品牌,促进全县农业产业聚集和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乡村振兴示范园,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8、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圆满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共完成84个村(居)委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推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截至2020年底,全县土地流转2.15万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全县8个乡镇个村(居)委会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资产量化,股权设置、成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填发证书等工作,完成率100%。全县 8 个乡镇 84 个村(社区)1547 个村民小组,共1631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确认享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权农35826户,成员132518人。全县村集体经济资产105175.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银行存款及现金) 5130.76 万元、农业资产(经济林果等) 60.97万元、固定资产(房屋、道路)99953.76万元、其他资产30.42万元;有经营性资产(房屋出租、光伏发电等)1916.61万元;集体土地面积4040957.92亩,其中:农用地3932802.91亩,建设用地52097.79 亩,未利用地56057.22 亩。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卓有成效,认真落实国家各类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各项补贴的监督农民各项补贴以一卡通方式通过银行发放到每一户农户手中,没有发生克扣、挪用补贴资金的问题,没有因农民负担方面的上访案件。

(三)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实施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实施,为双柏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从思想层面消除了阻碍、统一了共识,从经济方面提供了要素保障,从创新层面上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促进了国内区域合作和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推动了重大项目建设、经贸文化等各方面合作持续快速推进加大了对西部特别是特殊类型地区支持的力度。不仅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开放的发展环境和进取的建设环境,还在发展思路、工作重点等方面对特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提供了支撑,是双柏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凸显区位优势、拓展开放发展内涵,发展特色产业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

云南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带来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出台一系列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措施、意见,出台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优化八大产业结构和深化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内涵,培育发展万亿级、千亿级产业并明确将高原特色农业列为十四五重点培育的5个万亿级产业之一。省委书记陈豪到楚雄调研期间,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产业定位为全州5大重点产业之一。为双柏特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契机,将进一步助推楚雄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滇中城市群发展带来的机遇。云南省深入推进做强滇中战略,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城乡建设、生态环保6个一体化建设。双柏县作为滇中城市群重要战略枢纽区域,将在基础设施上与昆明、玉溪等滇中地区一体化建设,打造一小时经济圈,有利于双柏县与滇中地区联动发展,吸引更多发展要素汇聚。有利于双柏在产业上主动融入、服务滇中城市群,打造滇中粮仓、西南菜篮子、滇中后花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力支撑双柏特色产业拓展发展空间。

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人民群众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加速,人民生活由吃得饱吃得好转变,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对绿色生态食品、休闲观光农业、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新产品需求增长,有利于现代农业特色蔬菜、花卉、水果等产业向绿色生态化、高端化方向转变,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等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助推双柏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当今世界正进入高度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阶段,随着5G、物联网等新一代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大数据枢纽建设不断加快,传统农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将不断提高,互联网+农业将加快应用到广大农村和农业从产到销的各个环节,以农田智能监测、养殖环境监测、设施园艺精细管理、水肥精准控制为重点,智慧农业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双柏县实施乡村振兴六个一带来的机遇。202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中共双柏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双柏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六个一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等制度,乡村振兴制度机制不断健全,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更加压实,农业农村发展总体势头向好,乡村振兴战略六个一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得到进一步加强,双柏县实施乡村振兴六个一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双柏县跨越发展带来的机遇。双柏县主动融入和服务全省打造三张牌和州委1133行动,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县一业”“一园区六片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的产业发展格局,建设和培育大基地、大集群、大品牌,促进全县农业产业聚集和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同时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嘉定区、楚雄师院定点帮扶双柏,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县校合作的科研优势,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科技和人才支撑,双柏县成为盒马鲜生战略合作伙伴并作为云南省100家中的首家战略直采基地,助推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2、面临挑战

疫情造成的稳产保供任务艰巨。受疫情影响,我国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滞,外部环境恶化趋势加剧,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风险。为妥善应对风险,中央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任务。如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和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目标实现,同时统筹内外部资源、凝聚合力,更好的发展特色产业,是双柏县面临的重大挑战。

农业经济市场风险加大。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大,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价格竞争力减弱。国内需求不确定性增强,居民消费升级趋势较难预测,虽然国内内需强劲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供给侧改革速度滞后于人民需求变化的风险依然存在。

资源环境双重约束收紧。双柏县山地农业特点明显,水资源分布不均,生产方式相对粗放,城镇化和退耕还林还草挤压农业用地,高强度种植致使地力呈下降趋势,化肥农药广泛使用的环境污染隐患日益突出。优化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着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成为农业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妥善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将是双柏县十四五时期发展特色产业的重大挑战。

农业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现代生产要素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业外部成本如物质和服务费用支出增长加快、份额提高。随着全省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方面导致土地要素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也带来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流失,人工成本升高。农村土地、农业生产资料、农村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攀升,农业生产利润空间逐步压缩,有可能制约双柏特色产业的发展。

区域竞争逐步加剧。在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推动下,各县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将依托比较优势,呈现你追我赶、竞相超越的竞争发展新态势。双柏县特色产业与周边昆明、玉溪、普洱、大理、凉山等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资源同质、产业同构类似等问题,随着周边地区不断发展,各地因产业同质化产生了直接竞争,在农产品销售、市场拓展、招商引资等方面竞争压力日益增强。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是发展双柏特色产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双柏县必须利用好国家各项重大战略推进实施的机遇,严格落实国家、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发力做好两端两精工作,加大强基础、补短板、树品牌、拓市场力度,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实施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滇中物流枢纽、资源禀赋独特、绿色生态农业优势,挖掘区域特色、聚焦资源要素,突出农业有效供给、突出产业集群成链、突出价值提升提档,推进三产融合,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精三产,深入实施绿色+”“特色+”“互联网+,构建具有双柏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双柏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建设滇中翡翠、红火楚雄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底线。把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必要前提。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抓好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质量安全工作,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农机、农药、渔业船舶安全监管,为农业产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绿色生态。坚持生态优先、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处理好优势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间的关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并重,维护好生态楚雄、绿色农业发展优势。坚持绿色农业生产模式,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搭建起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桥梁。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滇中城市群、西南地区、华南地区乃至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需求为导向,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激发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户等生产经营主体自发拓展市场渠道、扩大市场规模、创新经营业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创新驱动。通过合理引导、政策鼓励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在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将高新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与企业、院校的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发展数字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实现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坚持特色发展。按照双柏县土地、水利、海拔等资源禀赋,结合地形地貌、交通区位和产业传统,在适宜区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发展,充分凸显双柏立体气候突出,土壤、气候、光热条件配合良好,适宜立体种养和四季多种生物生长繁殖的优势,宜菜则菜、宜畜则畜、宜果则果、宜花则花,走精品化、优质化路线,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实现农产品四季生产、周年上市。

坚持融合推动。以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冷链物流、中(彝)医药、旅游康养等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补齐发展短板,优化要素配置,推动特色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坚持开放发展。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滇中城市群发展等战略,深化与国内外企业、组织机构的交流合作,实现科技、人才、资金、产业业态等方面的引进来、走出去,构建内外联动、互为支撑的开放型农业经济,积极适应两个循环发展要求,提升农业开放水平,促进双柏开放型农业发展步伐。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全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特色产业布局更加优化,特色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销衔接更加顺畅,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壮大一批有双柏特色的主导产业,建成一批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品牌。

——建设一县一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基地,把双柏打造成全省中药材种植大县、全省中药材加工重点基地、全省中药材集散中心、全省中药材研发重要基地。

——建设绿色果蔬产业基地,到2025年,建成绿色果蔬基地18万亩以上,果蔬优质率达75%以上,实现绿色果蔬产业综合产值11亿元以上。

——建设以黑山羊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到2025年畜牧业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将双柏建设成全州畜牧业生产大县和全省重要的草地畜牧业基地县。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达3.61以上。

——全县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总数达90个以上,有机食品认证总数达65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总数4个以上,全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180个以上,有机食品认证总数位居全州前列。

——有州级以上龙头企业80户以上,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800个以上,培育国家级专业合作组织1个、省级示范社6个、州级示范社20个以上,州级家庭农场20个以上。

——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10个,州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20个。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

三、重点产业和任务

(一)中药材

1、发展基础

一县一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以中药、天然药、民族(彝)药为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其制药、中药制剂、医疗器械、化妆品、药用包装材料、卫生材料、中药饮片、现代中药种植等集生物研发、生产、服务、流通、医药教育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20099月双柏县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云药之乡,经过多年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2万亩,种植区域覆盖全县8个乡镇73个村委会1360个村民小组,品种涵盖茯苓、白扁豆、佛手、重楼、黄精、天门冬、葛根等66个,其中,被列为云南省十大云药品牌药材中的三七、滇重楼、灯盏花、砂仁、天麻、云茯苓、云木香、滇龙胆八个品种在我县均有种植。县域内基本形成一带一区布局形式,一带:妥甸爱尼山独田嘉中药材产业带;一区:大麦地、安龙堡白扁豆种植区,各乡镇形成立体种植结构体系。通过内培外引,全县有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经营主体245户,其中企业149户、合作社69户、协会27户,加工企业15户,建有中药材连片种植示范样板47个,中药材示范基地14个,规模化种苗培育基地4个。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云南农业科学院、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玉龙县鲁甸山芸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科研机构和加工企业均有战略合作,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工作站4个。2021年全县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达41.2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产值为27亿元,加工产值为9.2亿元,大健康产业产值为5亿元。

2、发展思路

以特色彝药和本地道地药材为切入点,不断挖掘彝药的文化内涵,打造中国彝药之乡品牌。通过一县一业创建,采取企业带动、连片开发、统筹种植的方式,集中力量提升一带一区原料基地建设,突出重点优势品种,按照高中低海拔进行种植布局,初步形成品种结构体系。加强农产品(药材)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大力开发中医药配方颗粒、保健品和天然化妆品,积极探索院校+政府+企业合作模式,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

3、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经过5年建设,到2025年,双柏县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达到1=30+3发展目标。

1:集中精力打造1个品牌,即双柏中国彝药之乡

30: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稳定在30万亩以上。

3:建设种植、生产、市场3大支撑体系。

具体目标:

——推进双柏中药材品牌培育。2025年,打造2个全国知名中药材品牌,打造不少于1个中药材产品通过地理标识认证,打造3个以上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拳头产品,持续打响彝药品牌。

——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稳定在30万亩以上,建设5000亩现代综合种植示范基地1个,建立满足全县辐射全州全省的重要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5个,建设千亩连片种植基地16个,500亩以上规模连片种植基地41个以上,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工程中心建设实验站2个,每个乡镇重点发展1-2个种植品种,按一镇(乡)一品发展特色化中药材种植,将双柏打造成全州最大全省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推进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2025年,建设集精深加工、研发、仓储物流为一体的中药材生产研发中心1个,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工程中心建设全国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1个,建成中药材产地加工基地6个,规模化种植产地初加工点16个;引进、培育规模以上生物制药企业5户,建立中药饮片加工基地3个以上,发展天然药物提取加工企业2-3个。

——完善和提升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2025年,建立并完善药材加工、仓储、信息、物流为一体的中药材交易市场6个,建成数字中药材大数据平台,实现从种植到采收到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配套完善的现代化信息和物流体系、质量追溯监控体系。

——推进向大健康产业延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彝医彝药、药食同源、康体养生等大健康延伸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到2025年,建成彝养示范区1个,建立健康养生基地3个,健康旅游廊道3条,培树多个康体旅游示范点。

4、产业布局

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保护耕地、宜药则药、重点分区、协同可持续发展、产业融合的原则,综合考虑资源、自然生态、产业基础,以培育道地中药材产区为重点,优化品种结构,到2025年,依托一带一区种植结构,在县域优化形成一带一心两核两片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布局结构(一带:即由妥甸爱尼山独田嘉形成的中药材种植带。一心:即以爱尼山乡为种植中心。两核:即妥甸镇种植核、独田种植核。两片:大麦地安龙堡种植片区和大庄法脿种植片区)。在县域构建两中心六基地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产业布局结构(县城工业园区综合性中药材生产研发中心、爱尼山乡全国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大庄镇中药材初加工基地、法脿镇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嘉镇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大麦地镇产初地加工基地、安龙堡乡产初地加工基地、独田乡中药材初加工基地)。

(二)绿色蔬菜

1、发展基础

双柏县绿色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特色生产基地初步形成,科技生产水平日益提高,产销衔接日趋紧密。蔬菜品种也从过去的以白菜、青菜、萝卜、葱、蒜类为主,发展到目前60多个品种,特别是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种发展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了叶菜类、瓜果类、茄果、菜用豆等四大系列品种。202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2.1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共1.63万亩(中小棚播种面积0.72万亩、标准化钢架大棚蔬菜播种面积0.07万亩),设施蔬菜产量2.85万吨、产值13000万元,全年共实现蔬菜产量17.65万吨、产值73400万元,其中外销收入7400万元。目前设施蔬菜灌溉方式主要以滴管为主,露地蔬菜主要以浇灌为主,种植品种主要是番茄、黄瓜等。全县蔬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境内的绿汁江流域和马龙河流域的低热河谷地带。全县蔬菜无公害产品认证面积16100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5100亩。全县共有蔬菜加工企业2户,主要从事酱菜加工。全县共有蔬菜保鲜储藏冷库11座,总容量5414立方米。蔬菜主要外销渠道以种植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自发寻找商家组织销售为主,主要销往昆明、成都及东南沿海城市。全县共有从事从事蔬菜生产企业16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户、州级龙头企业3户。全县共有27个蔬菜产品取得三品一标认证。

全县蔬菜产业布局区域化初步形成,以彩线为依托,反季蔬菜生产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推进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以大庄镇普岩河、沙甸河流域为中心,带动妥甸镇新会河、法脿镇河谷地带发展早青蚕豆种植;以安龙堡为重点,带动法脿、爱尼山发展早青豌豆种植;以绿汁江沿岸的大庄、法脿低热河谷为重点,发展热区冬早蔬菜种植,建成生态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以上,其中反季商品蔬菜种植基地5万亩以上。

2、发展思路

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蔬菜发展道路,以生产设施合理、蔬菜种类多样、生产手段先进、生产过程规范、产品供应均衡为总目标,中低海拔以双柏县绿汁江流域、马龙河流域等低热河谷区域为重点发展区域,以黄瓜、番茄、四季豆、青豌豆、辣椒、白菜等为主要发展品种,大力发展热区冬早蔬菜种植,推进反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着力打造绿汁江流域、马龙河流域蔬菜种植园区;中高海拔以辣椒、叶菜类、菜豆类、早青蚕豆、早青豌豆为主,集中连片开展示范种植,同时加大特色林菜开发力度。

3、发展目标

2025年,全县生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其中反季商品蔬菜种植基地5万亩以上。

——全县蔬菜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1.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6%以上。

——蔬菜产业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01

——蔬菜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37个,其中有机产品认证20个,绿色食品认证10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三品一标蔬菜种植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

——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户以上。

4、产业布局

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度,构建小区域、小流域内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特色化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聚集区。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高海拔地区抓林果,中海拔地区抓粮烟,低海拔地区抓热作的农业生产力空间发展布局,中低海拔以双柏县绿汁江流域、马龙河流域等低热河谷区域为重点发展区域大力发展冬早蔬菜种植;中高海拔以法裱镇、安龙堡乡、大庄镇、妥甸镇为重点,扩大早青豆类种植规模,兼顾发展辣椒、菜豆、叶菜等品种;以嘉镇、爱尼山乡、独田乡为主,加大开发力度,主打特色林菜品牌。

(三)黑山羊

1、发展基础

我县黑山羊养殖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已成为我县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20年,全县黑山羊存栏21.32万只,出栏12.09万只,实现羊肉2000吨和黑山羊产值1.33亿元,占畜牧业产值10亿元的13.3%。羊肉产品成为了我县城乡居民重要的菜篮子产品和各民族群众的生活必需品。规模化养殖水平逐步提高,到2020年培育涉牧牛羊养殖龙头企业11个,其中州级农业龙头企业1个、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建成黑山羊规模养殖场1610个,其中:年千只羊场5个、常年存栏300499只年规模养殖场4个、常年存栏200299只规模养殖场30个、常年存栏100199只年规模养殖场1571个。近年来,培育了一大批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其中:州级黑山羊养殖示范合作社1个、县级黑山羊养殖示范合作社1个,有黑山羊养殖牧场15个占近三年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26个的11.9%。积极推行黑山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积极推广配合饲料、人工种草、青贮等适用技术。黑山羊生产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广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黑山羊生产与市场衔接日益紧密。

2、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决策部署,以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促发展、促增收为目标,以生态种养循环、放牧与舍饲结合、设施化适度规划发展为原则,按照保护与发展并重,放牧与舍饲结合、种草与养羊循环,养殖规模与草地恢复能力匹配的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坚持三配套二结合(三配套:畜圈配套、畜池配套和畜草配套;二结合:种养和产销结合、放牧与补饲结合),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黑山羊种业与牧草种业创新发展,大力推进黑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推动粮经饲统筹,加快我县黑山羊产业基地建设进程,为富民强县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提供产业支撑,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黑山羊生产基地县。

3、发展目标

2025年,黑山羊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黑山羊出栏达15万只以上,建成千只黑山羊养殖场10个、百只黑山羊养殖场1000个。黑山羊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区域优势更加突出,黑山羊养殖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全县黑山羊规模化比重达55%以上,黑山羊良种化率达65%以上;同时建立完善的地方良种保种与繁育护体系,初步形成涵盖黑山羊良种繁育、标准化饲养、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加工营销的现代黑山羊产业体系,出栏黑山羊15万只以上,羊肉产量达2850吨以上,我县羊肉自给率达90%、黑山羊商品率达70%以上。

4、产业布局

按照依托发展基础、立足发展优势、统筹资源环境、衔接产业发展规划的布局原则,结合双柏实际,综合考虑我县黑山羊养殖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对全县8乡镇进行产业布局,形成黑山羊产业发展区、云岭羊遗传资源保种场与保种区、云上黑山羊扩繁区和黑山羊专业示范村全面发展的态势。

四、重大项目

(一)中药材产业重大项目

1、现代综合种植示范基地。2025年,以爱尼山乡海资底社区为中心,以重楼、葛根、茯苓等中药材为主,建设5000亩现代综合种植示范基地1个。

2、良种繁育基地。2025年,按照30-50/个的标准建设中药材良种规范化繁育基地15个。通过基地建设,加强良种繁育研究、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研究,确保种植良种化、良种标准化。

 

 

附表:双柏县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布局情况

 

乡镇

建设个数

建设地址

双柏县

爱尼山乡

4

六合村委会良种繁育基地

海资底现代综合种植示范基地

麻海村委会良种繁育基地

力丫村委会良种繁育基地

妥甸镇

2

罗少村委会育苗基地

小村村委会育苗基地

嘉镇

3

红山村委会育苗基地

义隆村委会育苗基地

新厂村委会育苗基地

独田乡

2

独田居委会良种繁育基地

大水田村委会良种繁育基地

安龙堡乡

3

安龙堡社区育苗基地

柏家河村委会育苗基地

清香树村委村育苗基地

大麦地镇

1

大麦地村委会育苗基地

 

3、规模化种植基地。根据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布局,结合各乡镇生产现状,采取政府引导,中药材生产基地技术推广机构、种植基地为依托,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联合等方式,到2025年,建设千亩连片种植基地16个,500亩以上规模连片种植基地41个以上。重点开展中药材优良品种、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为中药材市场提供稳定、高质量的药材,为全中药材种植提供示范。

附表:双柏县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布局情况

 

规模

乡镇

个数

双柏县

千亩以上

妥甸镇

2

爱尼山乡

6

嘉镇

3

安龙堡乡

2

大麦地镇

1

独田乡

2

500亩以上

爱尼山乡

19

妥甸镇

4

嘉镇

4

独田乡

3

安龙堡乡

4

大麦地镇

2

大庄镇

3

法脿镇

2

4、实验站。2025年,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工程中心在嘉镇建设实验站2个。

5中药材生产加工2025年,在县域构建两中心六基地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产业布局结构。

两中心在县城工业园区建设集精深加工、研发、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中药材生产研发中心1个;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工程中心在爱尼山乡建设全国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1个。

六基地在乡镇驻地建设6个集生产、初加工、流通为一体的中药材产地综合初加工基地;结合1000亩以上的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完善产地初级加工,共建设16个规模化种植产地初加工点。包括大庄镇中药材初加工基地、法脿镇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嘉镇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大麦地镇产初地加工基地、安龙堡乡产初地加工基地、独田乡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形成乡镇驻地中药材产地综合初加工基地+规模化种植产地初加工点的中药材产地加工体系。

(二)绿色蔬菜产业重大项目

双柏县十四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共规划项目20个,涉及蔬菜基地建设、良种繁育、科技推广运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经营主体培育、品牌打造、冷链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范围。

1、双柏县马龙河流域万亩冬早蔬菜基地建设项目。以马龙河中低海拔热区作为发展重点,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改善田间生产环境,打造万亩蔬菜绿色生态种植基地,将马龙河流域建设成为双柏县冬早蔬菜绿色生产区。项目规划种植冬早蔬菜10000亩,其中:小米椒 2000 亩,糯玉米 2500 亩,马铃薯 2500 亩,番茄 1200 亩,四季豆 1100 亩,荷兰豆 700 亩。

2、双柏县优质蔬菜生产科研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依托大麦桂片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现代科技改造农业,以现代物质装备农业,以现代管理组织农业,建设优质蔬菜科研示范基地3000亩,其中标准化种植示范园500亩、蔬菜科研试验示范基地100亩、商品化种植基地2400亩。建设3000亩蔬菜产业科研示范基地。

3、双柏县绿汁江流域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依托绿汁江流域 5 万亩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项目,以耐储藏、方便运输的豆类、瓜类、茄类、茎叶类蔬菜为主要品种,以高标准完善示范园内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工程为主要建设内容,建设26 个绿色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规划种植面积 25800 亩。

4、双柏县妥甸镇大麦桂片区冷库及蔬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为满足大麦桂片区蔬菜生产需要,在双柏县妥甸镇麦地新村委会新建1500的交易中心一个,500吨冷库一座,500蔬菜交易市场1个,50土地流转中心一个。

5、双柏县绿汁江流域蔬菜批发市场建设项目。为满足绿汁江蔬菜生产流通需求,拟在双柏县大庄镇和大麦地镇各建设蔬菜批发市场1个。其中大庄镇沙甸河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40亩,包括建设交易大棚12500 、停车场7500、包装仓库5000等主要项目;大麦地镇普龙蔬菜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40亩,包括建设交易大棚10000、停车场7500、包装仓库5000等主要项目。

6、双柏县马龙河流域蔬菜集散中心建设项目。为满足绿汁江蔬菜生产流通需求,拟在双柏县爱尼山乡大沙坝建设蔬菜集散中心一个,规划占地5亩,新建蔬菜分拣集散场所2000,冷库1200,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7、双柏县乡镇田头蔬菜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设8个乡镇蔬菜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商品化处理区6000,配套建设蔬菜包装、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备设施,年生产能力1万吨。

8、双柏县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全县建设32个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果蔬商品化处理区1000,配套建设清洗分级、预冷包装、冷藏保鲜设备设施,年生产能力0.5万吨。

9、双柏县5万亩野生蔬菜基地开发建设项目。根据全县野生蔬菜种类及食用部位,建设野生蔬菜品种园500亩;开发种植野生蔬菜45000亩。

10、双柏县野生食用菌加工建设项目。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要求,新建标准化野生食用菌加工厂1座,配套相关设备设施。

11、双柏县区域农药风险监测实验站建设项目。立足打造绿色有机蔬菜产品,加强农药风险防控,拟建设双柏县区域农药风险监测实验站,规划建设实验室、样品库、技术会商及管理用房、附属用房、温室;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等农药分析检测等大型仪器设备;采样设备、通风设备;其他中小型试验设备;水电配套工程、道路改造、围栏等。

12、双柏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项目。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楚雄现场办公会精神,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农业示范园建设,加大力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执法、监管工作,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6%以上。

13、双柏县农产品品牌建设项目。以地方特色果蔬为重点,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50个,创建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5个,组织开展名品名企评选活动。

14、双柏县十四五蔬菜繁制种项目。充分利用双柏县绿汁江流域、马龙河流域土地相对集中、灌溉条件好、光热资源充裕、自然隔离条件好的优势,以花椰菜为主要品种,开展蔬菜繁制种1000亩。

15、双柏县人工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立足现有条件,以香菇、平菇等菌种为主,建设人工食用菌基地300

16、双柏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项目。以设施高端蔬菜为主,每年实施2500亩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配套建设压力泵站、主输水管网、滴灌带(喷灌头)布设、水溶肥采收等。

17、双柏县魔芋绿色高产高效示范项目。开展魔芋绿色高产高效、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十四五期间每年实施2000亩,合计10000亩。

18、双柏县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绿色果蔬生产为目标,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6个,每个乡镇建设种植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各1个,每个试验示范基地500亩,建成产、学、研、推一体化试验示范基地。

19、双柏县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与规范提升项目。规范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100个,家庭农场15个;培育种植大户100户。

20、双柏县蔬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项目规划占地30亩,建设脱水蔬菜加工车间3000、净菜加工车间2300、原料处理区3500、辅助生产车间1500、仓库2000、综合办公楼800、综合检测楼600平方米、化验室300,开展厂内安保、绿环、道路、水电、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黑山羊产业重大项目

积极扶持适度规模 黑山羊养殖,实行以奖代补的财政扶持政策,奖励扶持政策坚持养殖规模与羊舍建筑面积相配套的原则。对规模养羊场给予一次性的补贴和扶持,推动全县黑山羊产业快速发展。

1、黑山羊遗传资源保种项目

1)新建双柏县云岭羊遗传资源保种场1个。用5--10年时间,新建标准化羊舍500平方米,运动场500平方米,配套堆粪池200立方米,污水处理池50立方米,羊保定架5组及分羊通道100米,青贮池1000立方米;改造羊舍20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等;种植优质人工牧草60亩,改良核心群草山草地2000亩和2000亩围栏建设;场区道路20006000平方米、场区绿化500平方米等。项目建成后,年培育云岭羊种养300只以上。

2)双柏县云岭羊遗传资源保护区1个。新建标准化羊舍20000平方米,运动场5000平方米,配套堆粪池2000立方米,污水处理池1000立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和人工牧草种植等。项目建成后,保护区,云岭羊存栏30000只以上,年出栏云岭羊12000只以上。

3)双柏县云上黑山羊扩繁场建设项目1个。改扩建标准化羊舍2000平方米,运动场20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等;种植优质人工牧草60亩,改良核心群草山草地200亩。项目建成后,云上黑山羊存栏2000只以上,年通过云上黑山羊种养1000只以上,商品羊1500只以上。

2、基地建设

在基地建设方面,鼓励和支持黑山羊规模养殖企业(场、户)申报上级扶持资金,用于发展黑山羊养殖。符合国家及省、州扶持条件的规模养殖企业(场、户),县级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协助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给予扶持。由企业、养殖场、农户在取得合法的土地、林地、环保等审批手续后按照统一标准建盖厩舍,厩舍建设实行先建后补的制度。

1)双柏祥鸿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黑山羊养殖园建设项目。计划在罗少、大敌鲁、麦地新建羊舍1.5万平方米、污水池0.3万立方米、堆粪场0.8万平方米、雨污分流管网及人工牧草种植等。项目建成后,新增黑山羊存栏15000只以上。

2)双柏黑山羊产业化发展建设项目。计划在罗少建设工业化黑山羊养殖示范场1个建羊舍3000平方米、运动场3000平方米,污水池500立方米、堆粪场1000平方米、雨污分流管网及人工牧草种植等。项目建成后,新增黑山羊存栏3000只以上。

3)双柏县爱尼山乡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计划在爱尼山乡建标准化羊舍36000平方米,运动场130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和人工牧草种植、青贮玉米收储等。项目建成后爱尼山乡黑山羊存栏新增36000只以上。

4)双柏县独田乡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计划在独田乡建标准化羊舍25000平方米,运动场100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和人工牧草种植、青贮玉米收储等。项目建成后独田乡黑山羊存栏新增25000只以上。

5)双柏县安龙堡乡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计划在安龙堡乡建标准化羊舍15000平方米,运动场50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和人工牧草种植、青贮玉米收储等。项目建成后安龙堡乡黑山羊存栏新增15000只以上。

6)双柏县大麦地镇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计划在大麦地镇建标准化羊舍22000平方米,运动场100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和人工牧草种植、青贮玉米收储等。项目建成后安龙堡乡黑山羊存栏新增22000只以上。

7)双柏县妥甸镇马龙河黑山羊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在妥甸镇的中山、马龙、马脚塘、羊桥建标准化羊舍5000平方米,运动场20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和人工牧草种植等。项目建成后妥甸镇马龙片区黑山羊存栏新增5000只以上。

8)双柏县妥甸镇老黑山黑山羊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在罗少、大敌鲁、麦地新、桂花井、格邑、箐口、新会建标准化羊舍3000平方米,运动场5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和人工牧草种植等。项目建成后妥甸镇老黑山片区黑山羊存栏新增3000只以上。

9)双柏县妥甸镇和平黑山羊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在和平、丫口、九石建标准化羊舍2000平方米,运动场5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和人工牧草种植等。项目建成后和平片区将新增黑山羊2000只以上。

10)双柏县大庄镇各三郎黑山羊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在大庄镇的木章郎、各三郎、洒利黑建标准化羊舍3000平方米,运动场8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和人工牧草种植等。项目建成后木章郎、各三郎和洒利黑将新增黑山羊3000只以上。

11)双柏县大庄镇沙甸河黑山羊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在大庄镇的大庄、柏子村、干海资、代么古、桃园、麻栗树、杞木塘建标准化羊舍10000平方米,运动场40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和人工牧草种植等。项目建成后沙甸河片区将新增黑山羊10000只以上。

12)双柏县法脿镇绿汁江黑山羊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在法脿镇的者柯哨、麦地、法脿、红栗、石头、六街、铺司建标准化羊舍10000平方米,运动场40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和人工牧草种植等。项目建成后,发展绿汁江片区将新增黑山羊10000只以上.

13)双柏县雨龙黑山羊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在法脿镇的折苴、雨龙、法甸建标准化羊舍3000平方米,运动场8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和人工牧草种植等。项目建成后折苴、雨龙和法甸将新增黑山羊3000只以上。

14)双柏县密架平掌黑山羊养殖示范村建设项目。计划在嘉镇的东凤、平掌建标准化羊舍4000平方米,运动场10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和人工牧草种植等。项目建成后,东凤和平掌村委会将新增黑山羊4000只以上。

3、市场建设

1)双柏县黑山羊规范化交易市场建设项目。计划在妥甸镇小村新建黑山羊暂存间1000平方米,交易平台1套,停车场5000平方米,交易大厅500平方米及其配套设施设备等。项目建成后,年交易黑山羊100000只以上。

2)双柏县黑山羊规模化经营经纪人奖补建设项目。每年扶持黑山羊销售前20名,第一名,奖励5万元;第二至五名,奖励3万元;第六至十名,奖励2万元;鼓励奖10名,奖励1万元(产地检疫票为准)。

五、环境影响分析

(一)有利环境影响分析

特色产业发展着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种养结合,建立生态农业补偿机制,严格按照环保要求生产,达到国家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标准。建设不仅使当地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通过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明显改善及城市的空气、水体质量,对保护自然生态资源,改善农村和城市生活环境,丰富居民生活,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农业生态农业工程和技术应用和示范,提高节能减排效率,打造了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显著。

(二)不良环境影响分析

全县涉及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极重要区、生态环境极敏感脆弱区等均已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双柏山区面积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农业面源污染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坝区乡镇推进产业化发展受到较大制约,加快构建相应的生态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并行不悖、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任重道远。在推进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招商引资用地方面受到较大制约,养殖用地落实难度大,可用于规模养殖场建设的一般农业用地减少,可使用的林地指标有限,养殖用地问题成为当前我县畜牧招商引资和养殖业加快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1、严格保护耕地。落实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坚持占补平衡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基本农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污修复、保水保肥,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复垦利用,力争到 十四五末全县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

2、发展节水农业。全面推进节水农业建设,推广田间节水设施设备,积极推广抗旱节水品种和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循环水养殖等技术,解决大水漫灌,提升精准灌溉水平。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积极引进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采取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推广集水蓄水节灌、生物篱固土节水、秸秆还田覆盖等节水技术模式,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

3、发展循环农业。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生态型复合种植,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山地资源、林地资源,促进种地养地、种养加、林养加结合。推广玉米、大豆间作套作,发展冬季农业,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规模化养殖场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全面推广优质饲草料种植和粮改饲。积极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推广稻鱼共生、鱼菜共生等综合种养技术新模式。大力发展林下蔬菜种植、林下中草药种植、林下养殖等多种立体种养新模式。

4、打造绿色产业基地。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基地落在绿色上,绿色落在一流上的工作要求,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结合地域差异、品种特性,创建一批具有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征小而美的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推进绿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区、样板区。

5、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灾害监测网站,划定灾害重点防范区,增强灾害预警评估和风险防范管理能力。加强农业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提高灾害防范、处置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统筹推动规划实施。要提高对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建设重要性、艰巨性的认识,把推进特色产业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建立特色产业建设推进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细化推进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加强规划宣传,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特色产业建设整合各类农业投资资金,集中投向主要任务和主要工程,形成推进特色产业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财政投入按照 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支农资金投向,加大各级财政对 三农投入力度。扩大财政支农项目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实施承接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机制,探索从预算源头归并性质趋同、目标接近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办法,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检验检测和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适当扶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仓储设施及有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推进特色产业建设合力。

(三)提升金融保险服务积极采取贴息、补助、参股、担保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鼓励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继续建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持续增加对农业产业的投融资规模。进一步完善涉农信贷、小微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风险补偿奖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贴息作用,引导和调动金融资金,加大对特色产业建设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支持。推进农村 林权、承包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为主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融资试点。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参保品种,提高保费补助标准,扩大覆盖区域。

(四)强化用地保障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纳入重点项目用地计划,对进入兴办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税收项目的企业和属于重点鼓励投资的特色产业,调减基本农田,增加建设用地指标,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严格落实脱贫过渡期内专项安排脱贫县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特色产业用地需要政策。结合脱贫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用地规模和计划指标,优化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脱贫地区落实好产业发展附属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设施农业可以使用一般耕地、村庄整治和宅基地整理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等政策。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创新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团队建设,实施兴双人才”“乡土专家认定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工程,培养和引进适应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鼓励高层次人才开展科技创业,激励各类人才转换科研成果,建立政府科技成果转换与创业投资扶持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政策。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条件,实施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建立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的机制,为特色产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严格评估考核建立特色产业监测评价体系,定期监测各乡镇、有关部门特色产业发展进程,发布评价结果。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级特色产业建设规划重点目标执行情况的考核,并将其纳入各乡镇、有关部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建立规划实施检查监督制度,形成人大监督、政府督查、部门检查制度,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加大对规划执行不力的政府和部门的责任追究力度,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确保本规划顺利实施。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