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上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是国民经济核算基础数据的主要来源,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按照“先入库,再有数”的统计制度要求,加强“规上”企业培育和入统工作,对于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态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我县规上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双柏县规上企业发展现状
规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有资质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以及规上服务业企业。截至今年9月末,全县在库规上企业106家。
(一)分专业看:规模以上工业27家,占全县在库规上企业比重25.5%;有资质的建筑业9家,占8.5%;房地产开发业12家,占11.3%;限额以上批发业6家、零售业15家、住宿业8家、餐饮业26家,四个行业占比51.9%;规模以上服务业3家,占2.8%。
(二)从规上企业分布看。妥甸镇86家,占全县比重81.1%;大庄镇4家,占比3.8%;法脿镇3家,占比2.8%;鄂嘉镇11家,占比10.5%;大麦地镇1家,占比0.9%;爱尼山1家,占比0.9%。全县规上企业集中在县城所在地(妥甸镇),乡镇发展不平衡,目前还有两个乡镇无规上企业(安龙堡乡、独田乡)。
(三)入库、退库、变更情况
2023年1—9月,全县无新增入库规上企业,退库规上企业4家(1家工业、3家餐饮业),变更规上企业2家(1家零售业、1家服务业)。相比2022年末规上企业总数减少4家。
二、存在问题
(一)规上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截至今年9月末,全县在库规上企业106家,仅占全县企业总数(基本单位名录库2469家企业)的4.3%,我县规上企业总量偏少,全县企业总体呈现“散、小、弱”态势,从企业经营状况来看,存在规上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企业经营不稳定,抗压能力差,极易造成退库。不利于充分体现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全县规上企业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二)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一是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对规上企业影响区域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辖区内企业缺乏日常监测与跟踪服务,宣传升规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升规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及时升规;二是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存在重申报轻服务思想。行业主管部门为完成年度“升规”任务,普遍存在重申报、轻服务思想,企业申报成功以后,就较少进行跟踪服务,导致部分企业填报数据不全面,不规范、不及时,甚至后期拒绝报送数据。新入库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如不加强扶持培育,企业经营效益下滑,面临退库风险。
(三)部分企业存在顾虑。不论前期申报入库还是后续填报报表,企业的配合都至关重要。如果企业不理解、不配合,很难组织申报,即使申报成功也会有很多后遗症。企业配合程度不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入库后会增加一定的工作任务和管理成本;二是入库所需要的申报材料比较详实,部分企业由于产品销售不开税务发票,造成实际可能达到入库标准,但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应税销售额远达不到入库标准;三是部分达到规上标准的个体户因为税费方面考虑,不愿转为企业法人,还有部分企业担心入库后,会暴露收入,缴纳税金会有所增加,企业负担会加重。
三、工作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规上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规上企业培育申报工作的重要性,牢牢抓住规上企业这个经济增长的“牛鼻子”。切实增强规上企业培育申报工作的紧迫感,把规上企业培育申报工作列为当前重点工作,明确责任分工,明确专人负责,进行持续监测,通过有力措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达规入统。
(二)加大引导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规上企业激励机制,在制定、落实政策上要优先重点扶持规上企业,加大贷款担保、税费减免、补贴资金支持等金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接近达标企业的跟踪服务力度,加强对规上企业申报入统政策宣传,不断提高企业对达规入统工作的认识,消除不必要顾虑,引导企业积极配合申报入统。
(三)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落实部门统计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按照部门管理职责与权限,互联共享信息资源,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通畅的合作渠道。针对没有入库的重点纳税企业、重点项目和大型个体户等潜在申报对象,逐一摸排,共同发力,按照“扶优、扶强、扶大、扶新”的原则,跟踪服务,分类指导,过滤筛选,重点培养,梯次衔接,整体推进规上企业培育新局面。
(四)加强督导检查,提升工作效能。通过督查、通报等方式强化各级各部门对规上企业培育和申报入库工作的督导,全面提升规上企业申报工作执行力。同时对达到升规标准而不配合不愿升规的企业,除了不得享受政府资金、项目扶持各项优惠政策外,由统计、市场监督、税务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督促企业积极入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根本上保障规上企业单位应统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