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严把"准入关”,筑牢风险防控第一道防线。对新备案出口企业实行“实地核查+资料双审”机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核验企业资质、生产场地及物流凭证,严防“空壳企业”骗取资质,同步动态预警,依托金税系统实施监测异常数据,对报关与申报数据存在差异、短期内报关地与生产地不符等风险及时预警。
二是织密“监管网”,全链条强化退税业务审核。开展“穿透式”核查,重点检查企业产能与出口规模匹配性、原材料采购链及资金流向。在企业出口前实地查看货物情况,建立出口货物台账。根据企业信用记录、历史退税合规性等数据,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对高风险企业提高申报材料抽查比例、延长审核周期,实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差异化监管。
三是打好“服务牌”,引领企业主动合规经营。通过政策辅导与分类支持降低企业非故意违规风险。加强政策精准推送与动态解读,针对企业常见误区如超期申报、单证备案不全等,通过电子税务局定向推送风险提示。出口审报校验,识别“单证逻辑矛盾”“退税率适用错误”等问题,进行合规性预审,减少填报失误、化解企业填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