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部门动态

破译绿色发展“基因密码” 书写“两山”理论双柏答卷

日期:2025年10月13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巍巍哀牢山,藏生态文明古老密码;滔滔绿汁江,淌绿色发展时代强音。地处滇中腹地的双柏县,77.56%的森林覆盖率铺就天然绿毯,“中国绿孔雀之乡”的招牌熠熠生辉。十余年深耕“两山”理论实践,这片被绿意浸润的土地,正一步步破译绿色发展“基因密码”,在楚雄彝州大地写下生态与发展共生的精彩答卷。

固本培元,绘就“滇中绿海”生态底色

要破译绿色发展“基因锁”,首要前提是守住生态“基本盘”。双柏以“水陆空”协同治理为笔,勾勒全域生态壮阔长卷。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美丽县城”……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双柏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绿美行动,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坚决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的具体实践。

如今,抬头可见“天空蓝”,俯首能赏“碧水清”,放眼尽收“生态绿”,已成为双柏的常态风景。

万物共栖,构建“物种秘境”共生格局

生态基底之上,生物多样性是绿色发展的“活基因”。双柏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以绿孔雀保护为代表的生物保护长效机制,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双柏模式”。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物种秘境,高等植物达267科1720属5486种,兽类110种、禽类310种、两栖爬行动物10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达187只,滇南苏铁人工培育及野外回归种植累计5000余株;绿孔雀更达66群430只,占全国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的50%以上,成为全世界种群分布最集中、保护最完好的绿孔雀栖息地。

双柏的深山间,绿孔雀展翅与猴群嬉戏相映成趣,演绎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动人乐章。

精雕细琢,实现“和美乡村”全域焕新

生态之美,离不开精细治理的“绣花功夫”。双柏以“村庄清洁行动”为突破口,从“点”上整治到“面”上提升,让美丽宜居乡村“内外兼修”。

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均达100%,实现垃圾清零,全域洁畅;累计建成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座,污水管网39.43公里,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实现污水断流,碧水还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3.11%,10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了农村卫生公厕全覆盖,实现改厕惠民,乐享安居;村庄绿化率53.56%,创成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64个、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1个、绿美乡镇3个、绿美村庄3个,建成“千万工程”示范村8个、创建美丽庭院6268户,村庄“五堆十乱”整治率100%,实现村容整肃绿意盎然,完成从“典型引领”到“百花齐放”的跨越。

绿成金,激活“生态富民”发展动能

守得住青山,亦能换来金山。双柏依托森林、药材、文化等资源,推动“生态+”融合创新,走实产业富民之路。

林药融合,激活“绿色财富”依托丰富的森林、药材资源和中彝医文化,大力发展林下仿野生中药材种植。2024年,全县中药材面积达34.75万亩,产量约15万吨,中彝医药产业综合产值54亿元,成为全国茯苓主产区和云南“云茯苓”核心区,获评“2025年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

文旅康养,绘就“旅居图景”依托哀牢山、绿孔雀、虎文化等IP,推动医康养游深度融合,打造“中彝医药康养旅居目的地”,建设中彝医药康养旅居城。2024年接待游客215.6万人次,旅游总花费22.3亿元。

气候赋能,发展“四季农业”依托独特立体气候资源,坚持夏秋抓“粮袋子”,稳定粮食产量8.5万吨。冬春抓“钱袋子”,大力开发人参果、白萝卜、青蚕豆、西红柿等冬春农业15万亩、产量75万吨。2024年,实现生态农业综合产值65亿元。

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同频共振,让绿色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双柏的千家万户。

从守护一片绿到盘活一座城,双柏以生态为笔、以民生为墨,持续书写“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持续走向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上一条:织密农业安全网 打好治本攻坚战

下一条:警旗铸忠诚 献礼76华诞 ——双柏县公安局隆重举行升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