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柏县大麦地镇人大主席团秉承“实干担当、改革创新”理念,积极探索“走、问、办、督、评”的“五字工作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促进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厚植发展优势、涵养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认真“走”
联系群众迈出“新步伐”
2022年以来,大麦地镇组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安全环保、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五个专业代表小组,将日常监督和重点监督结合,组织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开展“走出实效”履职系列活动。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调查研究、走访座谈、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最关心和最不满意的事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两年来,镇人大主席团累计收集群众需求128条,梳理汇总形成民生实事项目台账,督促镇政府科学办理、回应关切;高质量完成14项民生实事项目督查,项目资金达980万元,受益群众1.6万余人。通过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实落地,实现党委、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高度一致,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重视“问”
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镇人大代表主动融入发展大局,通过“问需于民”,丈量民情、集智聚力。通过走访,收集到群众反映最多最迫切的事情是:挖掘“搬迁第一镇”人文底蕴、盘活村级闲置资产资源、打响绿汁江绿色农业产业名片。镇人大主席团采纳群众意见和建议后,研究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思路,为镇党委、镇政府深入推进大麦地绿汁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乡村振兴综合体,打造“暖冬康养”名片,提供了基层人民发展愿景;依托自然资源绿汁江自然生态禀赋,打造西红柿、“阳光玫瑰”葡萄、滇中黄牛养殖、底土彝绣特色精品园;2023年种植西红柿面积1.8万亩,完成“绿汁江西红柿”的“二品一标”申报,实现全镇滇中黄牛存栏1.3万头,“阳光玫瑰”葡萄年产量2700多吨;以产业园区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着重“办”
代表履职展现“新作为”
镇人大主席团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负责、代表票决、群众参与”的机制,遵循“群众提、党委谋、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五个环节,抓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督查工作;利用人大代表工作站、人大代表联络室、微信群等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听取民声、汇集民意;采取“销号”办理制度,落实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力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答复,让代表作用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抓实“督”
服务升级绘出“新面貌”
大麦地镇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履职全过程、落实到工作各方面。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农村面源污染和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情况,积极开展“河长制”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的督查检查;组织人大代表调研全镇道路交通状况,结合交通安全劝导站深入开展宣传教育,督促相关部门增设交通标识标牌;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围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盘活土地资源、做强村集体经济等建言献策。两年来,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批优秀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兑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强化“评”
人大工作开辟“新路径”
健全和完善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等制度,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支持和保障。运用人大代表履职监督考核评价机制,采取选民代表现场评价和镇人大主席团年度评价两种方式对人大代表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规范代表在闭会期间依法履行职责,考评结果纳入代表个人履职档案,存入代表之家档案室统一管理。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活动,选民现场测评,代表接受监督;定期收集代表履职记录,作为年度考评依据,倒逼代表“在其位,有所为”。
来源:楚雄州人大
文:施文斌
图:大麦地镇人大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