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柏县大麦地镇立足本村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借易地搬迁为契机,通过“四建”齐发凝聚发展合力,创新探索“党建+产业”的发展新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让基层党支部成为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

2022年,峨足村委会被命名为省级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示范精品村、楚雄彝族自治州民主法治示范村、楚雄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宜居示范村;峨足村委会各信代村、各莫村被命名为州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建强支部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一是选优培强队伍。以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配强配齐村组干部,实现干部队伍素质、年龄、能力“一升一降一强”,注重后备干部培养,助推产业发展功能更强、结构更优。二是注重党员管理。2020年4月,对整村搬迁后的原峨足片区党支部实施整建制转移并重新命名为峨足新村党支部,确保支部设置规范、组织调整及时。新修订村规民约,形成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党员为前端的服务群众新格局。三是强化管理自治。峨足村以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和人居环境示整治提升为切入口,充分发挥党员和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包组联户和党群共建幸福小组活动为平台,构建“镇、村、组”三级网格化服务新格局,重点整治“五堆十乱”现象,推行门前“五包”制度,用好用活村规民约和“红黑榜”公示制度,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和相互监督的自觉性。

建新安置焕新貌,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实施易地搬迁38户153人(县城安置9户人、各莫村安置29户人),投入扶贫住房建设资金397.8万元,有效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目前,各莫新村搬迁点现有居民160户650余人,是全镇规模最大的集中安置点。各莫新村搬迁点房屋建设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农户自建相结合,水、电、路、通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厨卫入户、人畜分离。建有民族文化广场1个、“小豹子笙”传习所一座。规划新建新村搬迁农户养殖小区,建设规模150户标准化畜厩3000平方米,如今的各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收入稳步增长,村有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群众生活水平达到全面小康。

建强产业促增收,增强乡村振兴硬实力。一是支部引领,夯实产业发展“定心石”。通过“党支部+”的产业模式,不断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培强壮大热作果蔬、特色养殖两大优势产业,形成河谷西红柿种植带、半山青枣种植基地、玉米拓展白扁豆套种试验田、滇中黄牛养殖区四个重点产业链,大力发展以西红柿为主的冬早蔬菜、经济林果、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2022年全村果蔬产值达2400万元,畜牧产值达300万元,经济林果产值达210万元,年农村人居可支配收入18290元。二是聚焦增收,盘活产业发展“一盘棋”。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以产业带动群众增收为导向,不断盘活闲置土地和资金,采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有效利用村集体经济、村组自筹等方式建成绿汁江果蔬交易市场、沿江规模化冷库及滇中黄牛养殖场,通场地出租、冷库出租、集体土地流转增加农户和村集体收益,让固定资产、资源等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释放新动能。三是示范带动,培育产业发展“领头雁”。峨足村党总支大力践行典型引路法,通过内培外引、精准招商的方式培优壮大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高、有发展实力、诚信度好的种养殖企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7家,示范家庭农场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引进民营农业企业4家,培养致富带头人21人,新型职业农民245人。

建好阵地强党性,汲取乡村振兴奋进力。持续加强党员活动室阵地建、管、用,把党员活动阵地打造成为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充分挖掘峨山游击大队在峨足整训期间的红色革命故事,加强红色教育。2019年7月,在各莫新村新建峨足整训遗址,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邀请老党员、红色讲解员向党员群众讲述峨山游击大队革命烈士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红色故事,激发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引导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更加坚定对党忠诚、干事创业的信念和决心。
来源:云南楚雄网
责编:尹丽雪
审核:尹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