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法脿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紧盯人居环境整治目标要求,结合镇村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整治方案,严格按照“一二三四五”工作部署,抓实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助力村容村貌出新彩、展新颜。

组织领导,压实责任,绘就和美乡村“新蓝图”。成立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抓落实,组建人居环境工作专班,压实工作责任,专项推进,研究印发整治方案,多次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度会,每月就人居环境整治排查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各村设立人居环境督导员,全面压实“镇、村、组、户”四级网格包保责任,构建镇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出动、干群互动工作模式,同时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网格员包户,实现237个村民小组全覆盖,达到人人有责、层层落实、综合整治的效果。

示范带动,共建共治,奏响扮靓乡村“交响曲”。一是氛围营造抓推进。结合《楚雄彝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开展宣传宣讲活动,引导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从“催着干”转变为“争着干”,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镇、村(组)共计组织培训52场次,参加人数达1820人;召开群众会128场次,参加人数达3840人;支部宣传日72场次,参加人数达860人;发放宣传资料4800份;悬挂张贴宣传标语398条;入户宣传3432次。二是党建引领抓推进。结合“主题党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志愿者宣传、村级大喇叭以及组织党员群众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形成党员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整治氛围。动员群众“自扫门前雪”,各自整治农户院落、房前屋后及田间地头,涵养乡村新风貌,让法脿的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变为“长效美”。


制度创新,精准落实,织密常态长效“保障网”。一是严格执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攻坚日”制度。坚持把每个月10日、20日、30日定为全镇人居整治“专题日”,常态化开展“扫垃圾”“改厕所”“清污沟”“治五堆”“管十乱”“拆危旧”“改六小”“建三园”“美四旁”“用良才”十大专项行动。二是严格执行卫生保洁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严格按照垃圾清运收费户均标准通过一事一议执行,实现收费率100%。三是建立联村包组结户“网格化”管理制度。实行“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组、党员联村共建”机制,建立1个镇级网格、13个村级网格、237个村民小组网格、343个基础网格,压实“镇、村、组、户”四级网格化包保责任,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压实推进。四是建立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评比“红黑旗”制度。抓实“红黑榜”评比和授流动“红黄旗”等举措,实行“双月调度”,每两月开展人居环境实地考核、现场观摩、流动红黄旗评比,对做得好的村组授红旗、对做得差的授黄旗,形成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辅相成、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五是全面推行“门前六包”制度。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污水乱泼乱倒、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等不文明行为。

下步工作中,法脿镇将继续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升级,紧盯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加大力度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描绘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