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乡镇快讯

法脿镇人大:实干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2025年04月10日   作者:张雪梅   来源:法脿镇人大主席团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法脿镇人大主席团持续深化代表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接续发力、为民代言、履职尽责,为绘就法脿镇“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贡献人大力量。

深入一线当好民意“传声筒”。法脿镇人大主席团通过“人大代表+网格”模式,发挥好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优势,依托人大代表工作站和联络室,深入开展好“两个联系”工作,代表常态化走访调研、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倾听群众诉求。今年以来,累计收集群众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意见建议20条,推动解决农灌水渠修缮、村组道路硬化、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12项,通过代表务实履职将群众“急难愁盼”转化为政府的“履职清单”。

接续发力争做产业“示范员”。各级人大代表立足法脿镇资源禀赋,积极发挥好“代表+”的作用,在推进产业发展中率先垂范、担当作为,助力“一村一品”,激活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镇人大代表、法脿镇烂泥村委会新房子村村民周继俊采用“人大代表+产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新型制茶设备和技术培训,帮助茶农提升茶叶品质,为本村及周边部分农户进行茶叶品种改良23次、技术更新11次,鲜叶收购加工150多吨,带动30余户农户改良发展茶叶种植700余亩,进一步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县、镇人大代表、法脿镇雨龙村委会迆敢村村民施丽萍带领群众调结构、兴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带动镇内村民种植中药材40多亩,为20余户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产销对接服务,仅中药材种植一项,实现户均增收6000多元。

多措并举打造“美家园”。各级人大代表带头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既当监督员,又当参与者。充分调动人大代表积极性,带领村民群众对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垃圾进行重点整治,有效解决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带头发起“庭院美化”倡议,动员群众打造“微花园”、“微菜园”,目前全镇累计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977户,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代表们还积极推动生态补偿机制落地,为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代表的积极作用。

传承创新激活文化“内生力”。法脿镇人大主席团围绕文化兴镇目标,将法脿镇人大代表工作站升级打造为“人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积极推动人大工作与文旅发展相融共进、互促共赢。镇人大代表、麦地村委会麦地冲村民小组长杨家兵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老虎笙”和县级“彝族老虎笙”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积极参加各种节日活动,牵头成立“老虎笙”协会,开展“老虎笙”技艺传承培训,带动村民用非遗技能增收创富。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老虎笙”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大锣笙”在内的省州县非遗项目11项,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5人,成立了“小麦地冲老虎笙协会”1个,组建村级文艺队25支,实现了“非遗文化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

积极参与构建治理“新格局”。依托人大代表工作站、人大代表联络室阵地平台,积极构建“人大代表+行政+司法”的联动调解机制,联合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今年以来,组织代表参与成功化解土地纠纷、婚恋纠纷、邻里矛盾等10余起;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定期开展代表接待选民、视察调研、意见征集座谈等活动,受州人大委托听取和收集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对法规草案的“一手”意见。此外,代表们还积极参与修订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典型,弘扬文明新风,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

上一条:安龙堡乡举行领导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四次集中学习

下一条:法脿镇:筑牢防火屏障 守护平安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