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乡镇快讯

法脿镇:“四点发力”激活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日期:2025年09月23日   作者:包瑜、孙净蓉   来源:法脿镇    点击:[]

金秋时节的法脿,新建的颗粒加工厂里万吨万寿菊彰显招商赋能活力,非遗工坊中古老制茶技艺在研学旅程中重焕生机,田间地头“新农人”忙着布局冬春特色产业,文化阵地里百岁老兵正在讲述的革命故事句句深入人心——一幅“人才集聚、业兴村美、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铺展。近年来,法脿镇聚焦乡土人才、后备人才、外来人才、特殊人才四大群体精准发力,以人才活力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深耕乡土,让本土人才“强起来”。法脿镇精准摸排各村烤酒师傅、手工制茶师、电商达人等能工巧匠,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推进“乡土人才+”工程,精选110名骨干人才聚焦“带技艺创新、带产业发展、带群众致富”三大目标发力。同步培树种养殖大户上百户,定期组织致富带头人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提升引领能力。创新推行“强村带弱村、能人带群众”结对帮带模式,通过“点对点指导、手把手教学”,实现“村村有能人领航、户户有示范标杆”,让本土人才成为乡村发展的“原生动力”。

精心培育,让后备人才“涌出来”。针对村级人才匮乏问题,法脿镇积极搭建在外人才返乡发展平台,建立“1+13”人才回引座谈会机制(1个镇级统筹+13个村(社区)联动),精准动员有理想、有才干的青年回乡创业。同时,建立农村优秀人才动态信息库,实时更新13个村(社区)人才现状,全面掌握辖区内人才现状,实行动态更新、动态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已摸排储备后备人才26名,有效破解村级队伍“后继乏人”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广开门路,把外来人才“引进来”。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法脿镇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成功引进云南普熏生物、云南赢恒生物等企业,依托企业人才发展万寿菊、人工菌、人参果等特色产业。通过线上线下招聘精准对接就业需求,创新“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700余户农户种植万寿菊5400亩、人参果200亩,既让外来人才找到创业舞台,又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形成“人才带产业、产业富乡村”的良性循环。

传承创新,让特殊人才“动起来”。积极开展先进典型挖掘、选树、宣传等工作,让特殊人才成为文化传承、乡风培育与乡村增收的“三纽带”。大力宣传榜样军人事迹,传承红色基因;选树楚雄好人、道德模范10余人,涵养文明乡风。聚焦“老虎笙”“大锣笙”“龙笙”等民族文化,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3项、州级6项、县级5项。培养传承人35人,成立非遗协会2个。创新探索“非遗+文旅”新业态,每年结合举办民俗节日开展非遗体验、技艺展演等活动,吸引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万元。


上一条:法脿镇:鱼苗跃水启新篇 绘就垂钓小镇新图景

下一条:爱尼山乡:小小三弦 指尖上的民族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