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属哀牢国,元、明、清时期分设千户所、县和分州……作为双柏历史上唯一的古镇,小小的鄂(音)嘉承载了太多的历史风云。如今,风烟散尽后的小镇沉寂在宁静与淡泊中,人们只能从断墙残壁和古老的西门上依稀辨别和感受小镇岁月的蹉跎与跌宕……
12日,第二组记者团探访了鄂(音)嘉镇古镇,欣赏了当地原汁原味的笙舞表演。
“这里原来是城墙,小时候我们经常在上面玩耍。转眼间,我在西门坡脚已生活了76年,见证了鄂(音)嘉镇的历史变迁。”聆听着这位被当地群众称为“鄂(音)嘉历史书”的吕鹤松老人讲述小镇历史的“印记”和古老神秘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块陨石自天而降,被当地彝族称为“鄂石”,鄂(音)嘉也因此得名。鄂(音)嘉位镇于双柏县城西南部,地处楚雄、玉溪、普洱三州市交界处,东部与我县的独田乡隔江相望,北部与楚雄市接壤,西部是普洱市景东县,南部与普洱市镇沅县、玉溪市新平县毗邻。全镇辖14个村(居)委会、203个自然村、30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1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白、壮、傣、黎、拉祜、哈尼、傈僳等18个民族,全镇总人口2.8万人。境内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624米。
在鄂(音)嘉古镇,记者们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寻找古老鄂(音)嘉的“足迹”,用笔和镜头记录下古朴的老街、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房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除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这座神秘的小镇最令人着迷的还有一代代鄂(音)嘉人“跳不停”的鄂嘉笙舞。
“听到三弦响,脚底板会痒!笙舞跳的就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快乐。”说起笙舞,鄂(音)嘉笙舞传承人李文明高兴地畅谈起来:“我从7岁就开始学习笙舞,我觉得笙舞的魅力在于即兴创作,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情感自弹、自唱、自跳”。
“跳笙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跳起来可以不分白天与黑夜。我们常常是心里咋想就咋跳,比如看到前面的流水我们就可以唱。”漫步林间小路,伴着潺潺溪水和鸟语花香,鄂嘉笙舞传承人李文明与郑维林默契地唱了起来,边唱边跳,热情的弦声、悠扬的歌声、欢快流畅的舞步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李文明向记者介绍,鄂(音)嘉的笙舞种类较多,唱的腔法有冷气腔、阿乖佬、过山调、赶马调等十多种,唱法上有散唱,打跳唱,坐草唱等多种。不论是舞还是歌,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是“情”赋予了舞活力,是“情”赋予了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