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曾经十分贫困的彝族聚居区麻栗树村委会鸡冠山村,与过去很有名的三家厂矿,即后来的云南冶金第三矿和双柏县办的水泥厂很近。我们那里的人祖祖辈辈都是靠帮工和下矿井为生,只有在三家厂矿上当矿工的人见过人力车和自行车。后来三矿成为人民所有,改为云南冶金第三矿,我父亲有幸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建设者,被招到矿上工作。那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辆自行车,哪怕旧的也行,但因为家里困难,他这一愿望到退休也没有实现。
改革开放后,城乡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拥有一辆自行车是很了不起的事情。那时,村里人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辆自行车。后来,我大哥接班到矿上工作,终于买了一辆自行车,帮父亲实现了一生的愿望。
我上中学以后,每星期都要走二十多公里路从我读书的大庄中学回家,多少次走得脚瘫手软、精疲力尽时,多么希望有一辆自行车啊!参加工作后,我在较偏远的邦三小学教书,想买一辆自行车的愿望更加强烈,但因为家里困难,自己微薄的工资除了生活、函授学习等开支外,还要补贴家里,加上山里的道路坡陡难行,这一愿望就一直没有实现。
几年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本科学历,调到县城工作,交通条件好了,工资也有所改善。工作安定后,我就买了一辆自行车,实现了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
最近十年来,时代发展很快,个人的工资收入也在成倍增长。我们家先是大哥买了小轿车,让全家人都羡慕不已。三年前,我也买了一辆小轿车,把自行车丢到了一边。更让人高兴的是,现在道路越来越好,全县每一个村委会都实现了道路硬化,铺成了平整光滑的水泥路,村村寨寨都畅通无阻,老家大部分人家都有了自己的小车。
从我家两代人的“自行车梦”,到“小车梦”的实现,70年的变迁,足以反映新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