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双柏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亿元,可比增长5.8%(下同),其中:农业产品产值14.6亿元,增长6.3%;林业产品产值3亿元,增长5.8%;牧业产品产值10亿元,增长5%;渔业产品产值0.15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85亿元,增长7%。分别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0%、10.6%、35%、0.5%、1.0%。
(一)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59万亩,同比增长5.4%。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9.6万亩(其中:小春11.2万亩、大春18.4万亩),同比增长1.2%,实现粮食产量8.2万吨,同比增长1.3%。
(二)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经济效益提升明显。
1.优化提升中药材产业。 近年来,双柏县利用独特的地理资源和气候条件,强化举措,加快“一县一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建设步伐,种植品种涵盖茯苓、白扁豆、佛手、重楼、黄精、天门冬、葛根等57个品种,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同比增长52.4%,产量1.4万吨,同比增长38%。助力群众脱贫致富,成效显著。
2.发展壮大甘蔗种植产业。甘蔗产业是双柏县近年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中引进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项目,在哀牢山公路以下至礼社江流域的地热河谷地段引导农户连片种植,由公司负责组织提供技术指导、以580元/吨的保底价负责回收,农户种植意愿强烈。全年种植面积1.3万亩,同比增长14%,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109.6%。
3.冬早蔬菜产业有新发展。全年蔬菜面积12.6万亩,同比增长5.3%,产量13.1万吨,同比增长5.9%。其中:全县番茄种植面积达6583亩,涉及农户600多户,产品销往昆明、河北等省内外,户均增收10余万元。其中,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52户,收入最高的达到40万元。
(三)山地牧业势头强劲。全县共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户)1738个(其中:生猪50个、肉牛47个、肉羊1610个、家禽31个),全年出栏生猪26.5万头、肉牛2.2万头、羊11.5万只、家禽70.2万羽,肉类总产量达2.96万吨。
(四)打造“绿色食品牌”成效显著。全县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展“双柏黑山羊”、“大庄蚕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报工作,全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42个(绿色食品19个、有机食品23个),深入开展“森态双柏”区域公共品牌设计策划及推进盒马鲜生合作项目,推荐“白竹山”牌云雾茶、阳光玫瑰葡、原生佛手、滇中黄牛参加评选活动;2020年7月,双柏县被评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双柏县的阳光玫瑰葡萄、双柏茯苓、密架山猪荣获2019年全州“10优农产品”品牌称号。
(五)水产养殖开启新篇章。全年新建高原生态虾蟹养殖基地4个,建成“高原鲈鱼孵化保种基地”1个,池塘、水库水产养殖面积9600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390吨,同比增长5.8%,开启现代渔业产业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全县资源性、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存,部分水利设施老化、破损、淤积,农业“靠天吃饭”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乡村治理统筹还不够科学,乡村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二)特色产业优势彰显不充分。支撑产业发展的力量和动能不足,产业尚未形成聚集效应,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产业抗风险能力不足,仍存在产业链条短、产销衔接弱、质量效益低等问题。
(三)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然较大。全年农产品价格起伏波动大,目前市场处于“高价位、高投入、高变数、高风险”的严峻形势,农业经营成本上升,农户凭借自身知识和经验很难预测市场行情,投资种养的风险较大。
(四)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能力、有文化、有技术的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部分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凸显,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制约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乡村缺乏村级发展和产业发展带头人,乡村振兴基层组织缺“强将”,农村贫困地区专业化人才普遍匮乏。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实施乡村振兴实施力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按照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全面推进的思路,整合人、财、物等资源,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在特色农产品上要下功夫。解决加工、销售问题,做到生产得出来,销售得出去,尤其是中药材等特色产品的深层次加工。在畜牧业上要加大养殖力度,推广畜禽良种及先进生产、防疫技术,增加出栏率,提高商品率。在林业上要做好育苗造林,把林业大产业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的经济林发展项目上。充分发挥本县资源优势,以科技为依托,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惠农富农政策落实,降低农户种养风险。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形成覆盖全面、指向明确、重点突出、实施配套、操作简单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成立价格波动预警机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向广大农户提供便捷、及时、正确的生产导向信息,有效规避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