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大庄镇:农旅融出好光景 激发共富新活力

索引号:dzz -/2024-0805006 公文目录:乡村振兴相关政策 成文日期: 文章来源: 文  号: 发文日期:2024年08月05日

近年来,大庄镇依托“‘观’万亩良田、‘游’千年古镇、‘赏’百里水美乡村、‘体’十里峡谷风光、‘走’一条红色旅游路线”的资源优势,抓实组织引领、规划建设、产业培植、文化铸魂、基层治理,推动村庄基础大改善、面貌大变样,带动群众收入大提升、精神大提振,努力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新路径。

“党建红”传承一脉基因

大庄镇坚持把乡土风貌、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深度开发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一条“红游大庄”主题体验线路,组织志愿导游、“红色讲解员”2支宣讲队伍,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所站、村史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三个活动场所的“123”红色旅游发展路子。

积极探索“休闲采摘+乡村旅游+电商”“红色主题+乡村旅游”新模式,整合大庄烈士陵园、柏子村党建博物馆、杨维庄烈士墓等红色资源,精心安排体验活动内容,打造州级红色旅游线路1条,红色记忆点3个。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当好联络员、信息员、服务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提供讲解、引导服务。目前已与省内4家旅行社达成合作,2023年来吸引了来自昆明、楚雄的研学旅游团15批次720余人次前往体验。

“项目兴”扮靓一片山水

先后完成《大庄镇仙鹤稻花旅游小镇规划》《大庄镇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提前铺设“底层框架”。投资2800余万元,整合项目60余个,通过“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南京大学和美乡村支持项目、大庄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小湾子乡村旅游垂钓中心等一批项目实施,完成了历史文物修复利用、进村道路提升改造、村牌打造、污水管网改造、停车场建设、村庄绿化美化等风貌提升工作,基础设施显著提质。

示范带动本地民宿酒店提质改造8家,树立典型“样板引领”。整合县级各类项目资金1796余万元、各村自筹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以工折资20余万元,全覆盖启动村民小组污水治理工作。

新建户厕236处,新建垃圾池8个,整治“五堆十乱”789处,垃圾清理970余吨。7个县级人居环境示范村,13个镇级示范村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初见成效,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颜值”。大庄镇先后获评“省级卫生乡镇”“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为打造“乡村旅游小镇”提靓增色。

“产业旺”带富一方百姓

围绕“一乡一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目标,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聚焦“名稀特优”鲜食水果产业品种选育,持续招大培强规模龙头企业,推进土地流转建设现代田园农业。扎实抓好柏子村花卉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大庄早青蚕豆、芦笋、软籽石榴、枇杷、沃柑、奶油草莓等果蔬示范带种植,聚焦连锁超市、果蔬批发和田园综合体农旅融合销售渠道,推动大庄地热果蔬渐入佳境。做大土特产文章,引进5家龙头企业,建成3个精品示范园。

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种植早青蚕豆26000亩、优质水稻7830亩,鲜食水果1300亩,养殖稻花鱼7700亩,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务工800余人次。2023年实现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53.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3.95万元,真正实现了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民俗美”点燃一城烟火

依托大庄镇独特的人文历史、自然条件和特色风貌,深挖苏氏祠堂、老虎笙、大锣笙等历史文化资源,普岩田园农业、社区冬早果蔬集群、柏子田园花海、桃园生态农业、杞木塘峡谷风光等山水田园资源,打造具有乡土文化魅力的田园生活综合体,绘就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以浓郁的民族文化为乡村旅游发展赋能,依托民族文化优势和生态优势,成功举办仙鹤节、洒利黑“正月十五”祭虎、麻栗树火把节等文旅活动,吸引了上万名群众前往体验。

进一步打通“文旅+”赛道,大力开发全驴宴、豆米粑粑、谷花鱼等特色饮食产品,着力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吸引力、影响力。2024年以来累计吸引近万名游客进大庄尝新鲜蔬果、品全席驴肉、观田园风光、赏十里峡谷,乡村旅游“热”态尽显,游客接待量再创新高,游客消费收入超150万元,让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饭”。

“稻田金”擦亮一张名片

围绕水稻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结合农田建设、观光农业、休闲采摘打造田园综合体。配合稻田风光,插稻秧、赏稻画、听蛙声、做美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稻田+”乡村旅游新业态。完成200亩艺术彩稻种植,举办“稻田摸鱼比赛”“稻田音乐会”“媒体稻野采风”等活动10场次。

结合农耕文化体验区建设,设置“农趣乐园”“农耕运动会”“农耕研学”等主题园区,推动形成集垂钓、观光、娱乐、住宿、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

大力打造“户均1亩稻花鱼示范镇”,构建“认养一亩田,鱼米送到家”的新型农业认养模式,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认养人”的托管方式,全程提供水稻育苗插秧、田间管理、摸鱼体验等服务,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管理。2024年全镇打造平掌子、凹则力、干海资等稻渔养殖示范区8个,养殖稻花鱼6500亩。

下步工作中,大庄镇将坚持发挥生态优势、突出旅游特色,持续发展生态观光、民宿经济、农特产品等特色产业,形成“旅游+”多业态发展态势,让群众全面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中,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描绘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