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丰收的喜悦已悄然降临。在大麦地镇光明村委会大路口村的番茄收购点,今秋第一茬西红柿正以高达8元/公斤的价格火热上市,拉开了全镇番茄丰产丰收的序幕。
金秋丰收喜开秤,番茄映红致富路
收购现场交易活跃,采用“现买现卖”的便捷模式,种植户们满载番茄的车辆络绎不绝。随意一小车番茄便能带来数千元的可观收入,部分种植大户日收入甚至高达一两万元。辛勤的汗水换来沉甸甸的回报,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映红了这片充满希望的致富之路。

产业转型辟新径,立体种植促增收
“过去,我们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玉米、烤烟种植为主,农民增收渠道有限。”光明村党总支书记鲁先强介绍。面对发展瓶颈,当地积极求变:“以往番茄种植仅局限于沿江区域。今年,我们充分利用立体气候优势,大胆探索并推广番茄“抢早”种植模式。目前,仅光明村番茄种植面积就已突破2000亩,有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途径,实实在在地鼓起了大家的钱袋子。”

巧用“四荒”拓空间,产业耕地双共赢
面对绿汁江流域传统番茄种植区出现的病害威胁及土地盐碱化等问题,大麦地镇创新思路,巧妙盘活荒山箐沟、低丘坡地等“四荒地”资源,引导番茄产业向高海拔地区拓展。这一举措,不仅严守了基本农田保护底线,更显著提升了低效坡地的利用价值,成功实现了蔬菜产业壮大与耕地资源保护的互利共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基建先行强根基,水利路网保发展
产业要发展,基础需先行。大麦地镇持续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绿汁江河道治理工程。同时,积极争取水库灌溉管网延伸、公路大中修等关键项目落地,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冬春农业产业的稳健、高效发展筑牢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万亩番茄展新景,产业兴旺促增收
2025年,大麦地镇规划番茄种植面积将达到创纪录的1.2万亩。目前,上片区5500亩已喜获丰收,下片区6500亩的育苗与整地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全镇番茄产业年度总产值可突破3.3亿元大关。这片昔日的“四荒地”,如今正化身为乡村振兴的“希望田”,为大麦地镇的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持续动力,推动着当地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