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生态双柏 >> 文化园地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来中国绿孔雀家园——双柏 我“氧”你丨⑧源清流洁养气

日期:2023年07月07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巍巍哀牢山,镌刻着“虎”的图腾记忆,

悠悠绿汁江,滋养着“凤”的栖息家园。

这里是古朴神秘、源远流长的虎文化故乡,

这里是山清水秀、美美与共的绿孔雀家园。

这里书写着绿水青山的完美注脚,

这里流动着源清流洁的虎乡气韵……

双柏地处云南省中部,位于金沙江与红河流域分水岭南侧,与楚雄、玉溪、普洱交界,国土面积3887.95平方公里,县内无一平方公里平坝,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9.7%。这里林海茫茫、放眼皆绿,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是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里山川秀美,苍峦叠翠,群山绵延,溪水潺潺,绿汁江、马龙河、石羊江穿境而过。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这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云南最大的红豆杉树王,有娑椤、黑长臂猿、绿孔雀等5960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其中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植物16种,动物22种,野生中药材351种。山高水长、源清流洁的双柏,依托丰富的物种和水资源带来优美的生态体系,不仅造就了优质的宜居环境,为双柏赢得了“滇中绿海明珠”的美誉,还涵养了虎乡儿女的包容大气、拼搏志气、清风正气。

彝族纳苏颇语系中“双柏”为“铺撸”,在许多地名中,“铺”为寨子、大村、城的意思,“撸”为龙潭的意思,合起来,就是龙潭旁的城镇之意。《康熙南安州志》载:白沙泉,在城东三里(云龙)。泉水涌溢出,灌溉田亩。每岁春初祀。黑龙潭,在城东七里。石井:在城东北二里。在“胜境”一节里,有“沙泉涌碧”和“古井含清”条目。《民国摩刍县地志》在“河湖泉”一节里载:白沙泉,在城东一里,泉水涌溢,井底遍出,状如葡萄,故名为葡萄泉。城东田亩,咸赖此水灌溉。黑龙潭,在城东七里乌龙寺左,祷雨立应,相传龙穴其中,邑人建祀,春秋祀之。可见双柏与水这一万物之源互为涵养、息息相关。

双柏历史悠久,旧属古滇国之地,为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24县之一。作为中国彝族虎文化故乡、查姆文化的滥觞之地,双柏是被原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文化艺术之乡”。6500多年的虎崇拜至今传承,是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叙事长诗《赛玻嫫》被称为彝族根谱,民间说唱《阿佐分家》被称为彝剧“始祖”,彝文医药书《齐苏书》比《本草纲目》还早12年;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三笙”生生不息,誉为傩戏傩文化的“珍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的江河溪流无私地护佑和哺育着她的人民。查姆湖一池碧水映蓝天,湖畔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别致的吊桥横跨湖面,平添一分浪漫。礼社江、绿汁江、石羊江、马龙河、黑蛇河、恐龙河、麻嘎河、班果河等河流有时汹涌湍急,似天河奔泻。有时凝滞成潭,澄碧如玉,演绎着水的气象万千。有风情水城之称的𥔲嘉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流泉在高山峻岭间迂回跌宕,形成了如诗如画的瀑布群。瀑布是站立起来的水,在密林深处、山雾弥漫间跌落回荡着,她们发出巨大的轰鸣声,一瀑一景,景致奇特。虹龙河瀑、白水河瀑布、班角河瀑布、者法小河瀑布、纳嫩河瀑布、新厂村瀑布等瀑布群如同悬空彩练,珠花迸发。演绎着人生的起伏跌宕,成为哀牢山中一道道靓丽的景观,观水悟性,人生百态尽在其中。

层巇氤氲散午烟,潺潺流水下梯田。素有“大地流云、仙女织锦”的𥔲嘉梯田如同镌刻在大地上的绝美版画,依山而下的数十万亩天然景观,足与享誉国内外的元阳梯田相媲美。麻嘎梯田、团田山梯田、义隆梯田、埋龙洼梯田、马得田梯田、小过脉梯田,四时朝暮,美景不同,蔚为壮观。每年开犁插秧时,阡陌纵横、水波粼粼,田间观水,犹如照镜观己,一滴水尚且哺育人间食粮,作为万物主宰,我们又当以什么样的气概利于天地之间呢?

源清流自洁,滴水也成香。在这里,汉、彝、回、苗、哈尼等18个民族同饮一方水,包容大气的双柏儿女相亲相爱、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创造了灿烂多元的民族文化,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中国哀牢嘉中元节、虎笙节、花鼓节等节庆文化异彩纷呈,守正出新,泽被后世,民族文化大观园正向民族文化体验区华丽转身。双柏县妥甸酱油,创始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依靠清澈甘甜,常年不断的天然山泉水,选用优质大豆、小麦为主要原料,经过洗漂、原料处理,制曲、制酱、发酵、熬油等50多道工序,天然日晒夜露,并采取防蝇、防尘、防鼠、防雨等一系列卫生措施,经过长达18个月的低温自然发酵而制成,香气浓郁,鲜咸爽口,有久存多年而不霉不变的特点。妥甸酱油在这里问世,就是与这里秀美的山水有关。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刘登第率部镇守妥甸,由于妥甸闭塞偏僻,生活用品奇缺,加之初来乍到,饮食不适。没有了家乡的酱油做调料,更觉餐餐寡淡无味。恰逢刘登第之妻身怀制作酱菜的祖传工艺,便利用妥甸登高山小龙箐之水,用黄豆、小麦、食盐捂制豆酱,并配制少量的酱油作为自家的饮食调味品。豆酱和酱油一经问世,立即受到了官兵的喜爱,并在当地迅速流传开来。据《双柏县志》记载:“该产品创始于明洪武1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清咸丰年间,在民间手工作坊少量生产形成商品,被作为宫廷宴席的调味珍品,久负盛誉”。

跨过时空的隧道,历史跨越了六百年多年。采大山之精华,择雨露之甘泉,钟日月之灵气,以妥甸土生土长的黄豆、小麦酿制出豆酱,又燃起明火,将豆酱浓缩,酿制出浓香四溢的妥甸酱油,顺着岁月的历史长河,一路飘溢清香下来。其特殊的传统工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形成了妥甸酱油独特的品质,但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追求卓越、创新创造、推陈出新、超越自我。老子有云:上善若水。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双柏发展,莫过于此。滴水成香,600年妥甸酱油与时俱进;查姆含情,13万人再写时代发展新篇。勤劳勇敢、敢于创新、富于创造的虎乡儿女,有背水一战的勇气,有水滴石穿的韧劲,更有“九天跌落浑不怕、粉身碎骨再回流”的豪情壮志。新征程上,开放、包容、创新的双柏,必将创造新的荣光。

源清流自洁,身正行始正。《荀子·君道》说:“官人守数,君子养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艺文类聚》卷十二引汉班固《泗水亭碑铭》曰:“源清流洁,本盛末弘。”后演变为“源清流洁,本盛末荣”,比喻事物的良好开端,连带地使发展与结局也有好的结果;或比喻身居高位的人清正,其属下也清正。山高水长的双柏,涵养的还有清风正气。千百年来,清风正气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断匡扶正义、润泽民心,推动着历史的更迭和进步。

双柏县𥔲嘉镇有一座山叫打雀山,也叫打鸟山,位于莽莽哀牢山主峰地段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者竜乡曼挖村与双柏县𥔲嘉镇的打雀山村之间,百鸟在每年同一季节飞聚打雀山,是候鸟迁徙必经之地。据《新平县志》载:“每年至秋季,白露节内,天雾微雨无月之夜,有百鸟群集至山朝贺……”。旧时,每逢此节令,当地各族群众便肩扛长竿,身背麻袋,在夜晚点起火堆,百鸟倏然惊起,向着火堆飞来,人们举起竹木竿,迎头击之,鸟儿纷纷落下。鸟儿不断被击落,又有其它鸟儿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地不断向火堆飞来,一顿饭功夫,就能捕获数袋雀鸟,有羽毛美丽的白鹇,有鸣声悦耳的画眉、阳雀,有肉味鲜美的火鹊,有嘴舌灵巧的鹦鹉,有珍稀的肉角鸡、蛇头鸟……近百种鸟类。火旺竿动、鸟飞鸟落,形成山上的一大景观,“打雀山”由此得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地群众养成了每年到这里捕捉候鸟的习惯,将这些飞鸟视为“天上掉下来的下酒菜”。每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到处可听到鸟被打落时发出的揪心的哀鸣声和挣扎声,多少鸟就这样死于非命。民间打鸟吃鸟,逐渐成为下属孝敬上级的礼物。据清乾隆《𥔲嘉志》载,民国时期的双柏知事周冠南认为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对此深恶痛绝,放生了别人进贡给他的火鹊,并挥毫写下了《放鹊行》一诗:

壬戍秋八月,边境送火鹊。

曰从𥔲嘉来,节礼年年若。

上官味异珍,网罗遍林壑。

双笼十八羽,恐逸严束缚。

计程三百里,输送劳行脚。

中途毙三禽,惧罪心骇愕。

我见到庭前,小鸟群踟躇。

观看裂心肝,听之滋不乐。

阶下有庖人,磨刀响霍霍。

商量佐晚餐,将以付汤馍。

我即提笼起,爱护心生恪。

将笼挂檐端,仅妨狸奴虐。

岂忍恣口腹,付厨供大嚼。

诘朝开其樊,纵之返寥廓。

健者振翩翔,天宇得所托。

弱者欲追飞,奋翅起还落。

啁啾依我鸣,鼓翼空腾跃。

收之局竹笼,不使鹰鹳搏。

饮啄养羽仪,放汝免燔灼。

勿伤禾与黍,勿近鹃与鹗。

鹃鹗恣击噬,伤禾罹增缴。

寄语送鹊人,此例从今削。

各求心所安,莫谓微禽弱。

呈嗟呼!

牧民亦如此,

循事天理自宽绰。

“周冠南放雀”既是双柏县历来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例子,也是旧时地方官员“廉洁从政、以上率下”的典范,历来被当地老百姓所称颂。

在𥔲嘉当地,还流传着清官罗仰锜的故事。清雍正十年(1732年),鄂尔泰调集重兵用军事政治手段镇压了农民起义军,恢复了𥔲嘉的统治,改设𥔲嘉州判,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贡生罗仰锜受任。据有关志书记载,罗仰琦才华卓著,在𥔲嘉两次任职十余载,社会大治,生产发展,在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情况下,仍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地为民众办事,以兴利除弊为己任。他在𥔲嘉建城垣、设防卡、薄赋敛、抚汉夷、兴义学、建桥梁、通商道、倡耕织、促商旅,十几年清贫为官,离任时仅骑一毛驴离开,被当地豪绅称为“憨官”,但当地民众敬仰万分,磕头送别。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清廉政风引领着淳朴民风,历朝历代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双柏县大庄镇古时叫“乌下”,远古时期是少数民族先民居地,几乎全是汉族苏姓人家所居,现居苏氏族人11500多人,从古至今,大庄苏氏家族在当地都颇有声望。为继承发扬苏家优秀的廉政家风文化,苏东坡后人于康熙年间(公元1694年)建盖了苏氏祠堂,328年以来它承载了苏氏先人敦睦持重、崇学向善、严谨自律、秉节如竹的清廉家风,成为了后嗣子孙传承和汲取的宝贵财富。

苏氏祠堂坐落在大庄镇大庄街正中,是双柏县现存唯一的“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脚楼”古代建筑。古时大庄的村民们以祠堂为中心,聚族而居,苏氏祠堂成为了传承家训的载体。苏氏祠堂内保存着“修行成仙,尊者为鹤,诗书传家,读书是命”的家训,“鹤”自是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寄寓着先人对后世子孙克绍箕裘的殷殷厚望,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鹤鸣之士”。早在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大庄苏氏先祖就与族人立下家训并要求严格遵从,家训内容如下:“各支人等,为严肃家教,以端正风俗教化。希望要以耕田读书为主,安守本分,大兴读书之风为耀。成名之后要进贡钱粮,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奖优劣罚。没有成名靠耕田种地如期致富,置办了田庄,衣食丰盛,但也要遵照古人的道理做人,依古人风气行事,戒掉奢侈之风。不论老少,不准偷盗、赌博、嫖娼,游手好闲、寻事滋事、放人田鱼、摸人鸡鸭、勒人黄谷、偷人菜蔬,打牌投骰子,引外匪入村,偷送牲畜给别人,所以各宗族支人才会更加昌盛,家道才会更加兴隆,祖宗后代也就会厚积薄发,光泽照人……”。为了维护族人的利益和规范族人的行为,苏氏家族一切行动以国法和“族规”为准,若有违者,则以族规处置。立合约行族规,旨在教育族人树立“廉洁家风”,既要严格要求自己,更要严格要求家人,为子孙作出好的榜样,不断提醒着后人始终要洁身自好,清廉自律,造福一方。

据不完全统计,大庄苏氏从古时的苏那怀、苏宝、苏斯洋,到国民革命时期“滇军苏氏双杰”苏晋、苏绅,抗战时期国大代表苏铭芳,再到曾任省政协副主席的苏正国、留洋博士苏东波等,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从商从政的就有650多人。多年以来,无论是从大庄苏家走出的文人雅士、军界要人,还是为官从政、在外经商、在家务农的大庄苏氏后人,都世代遵循家训、严于律己,传承和发扬廉洁的家风,带动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党风正则人心向,政风正则令畅通,民风正则富思进,家风正则万事兴。进入新时代,双柏县把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规则、清廉纪律、清廉文化融入社会经济的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清廉双柏建设,一幅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画卷在双柏徐徐展开,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好向善,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和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为推进新时代双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不断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处处传播出清风扑面、翰墨飘香的正能量,充满气象万千的希望和生机,孕育着平和和安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滋养万物,也包容万物,做人如水、做事如山,人生的最高境界不过如此。源清流洁,万物生息。双柏这一方山水,涵养和孕育的,也正是如此。

 

上一条: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来中国绿孔雀家园——双柏 我“氧”你丨⑨中彝医药养寿

下一条: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来中国绿孔雀家园——双柏 我“氧”你丨⑦民族文化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