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生猪养殖产业扶贫项目
建设地点:双柏县安龙堡乡六纳村委会,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N24°19′57.83″、E101°58′41.25″
建设单位;双柏六纳养猪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云南大学科技咨询发展中心
项目概况:总占地面积49007.99㎡(约73.51亩),建设标准化恒温猪舍15330平方米,配套建设管理生活用房、饲料仓库、青贮池、废水收集及2780m³沼气池和150KW沼气发电、有机肥加工车间等养殖、环保和能源设施。建成年出栏仔猪50000头,肥猪10000头规模。项目总投资7543.3万元。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施工期通过晴天在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的措施后减轻粉尘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
(2)地表水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晴天全部回用于项目施工场地及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对周边水环境影响不大。
(3)固体废物处置分析结论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六纳村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置。建筑垃圾分类处理,能回收利用的部分,不能回收的部分运往指定堆放点进行堆存。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回用于场区内绿化覆土及回填于项目内低洼地带。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能够得到合理处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4)噪声影响分析结论
施工单位合理布置施工机械,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设备维护,降低设备运行噪声,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区主要为荒草地及旱地,无天然植被,无濒危保护植物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工程占地主要为荒草地及旱地,用地范围内植物种类单一,项目施工不会导致植物群落和植被的消失,不会造成物种灭绝;项目区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列为重点保护动物名单中的Ⅰ、Ⅱ级或被列入云南省保护动物名单中的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等动物。项目施工期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结论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猪舍内均安装抽风排气系统,以加强猪舍内通风,改善猪舍空气;粪便做到日产日清,缩短猪粪尿滞留时间,以减轻猪舍内的恶臭污染;采用生物除臭措施对猪舍、干粪场产生的恶臭进行除臭治理,减小恶臭的产生;饲料加工设备粉尘排放口设有布袋对粉尘进行收集;食堂油烟通过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后能够实现达标排放。项目在采取适当的废气治理措施后,评价认为项目营运期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是轻微的,对项目附近的敏感点影响不大。
(2)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废水主要是猪尿、猪舍冲洗废水、消毒废水、生活污水等,废水产生量为48669.1m³/a,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沼气池+深度反应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由项目区西北侧的高密度聚乙烯管排入莫代河,最终汇入绿汁江,对周边环境环境影响不大。
(3)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来源于饲料加工车间、圈舍排风扇、污水处理设施等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噪声,以及猪只叫声。项目饲料加工设备及污水泵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设置于建筑内,仅在昼间进行运行,项目夜间只有间歇的猪叫声,猪叫声具有可控性。因此,项目落实选用低噪设备,利用建筑物隔声,在合理喂食的管理情况下降低猪叫声等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 dB(A),夜间≤50dB(A)。
(4)固体废物处置分析结论
项目区内设置一定数量垃圾收集桶,生活垃圾袋装集中收集,定期清运至六纳村垃圾收集点,与六纳村生活垃圾一同处置;采用干清粪方式收集粪便(收集率约为90%,少量粪便随尿液进入集尿沟),粪便做到日产日清,清理后暂存在堆粪场,定期清运至有机肥车间作为有机肥生产的原料使用,干粪场按重点防渗区进行防渗处理;饲料残渣与粪便一同清理运至堆粪场,定期清运至有机肥车间作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使用;设置医疗废物专门的暂时储存间(于兽医室内隔出一个独立区域),内设若干防渗漏、防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容器。医疗废物按《医院废物管理办法》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容器内。医疗废弃物的暂时存放间的运行和管理满足《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的相应要求,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置,建立危废台账及转移联单制度;项目内设置2座50m³的安全填埋井,病死猪只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对病死畜禽尸体的处理与处置要求进行安全填埋,并在上面覆盖一层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确保病死猪得到完全销毁并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部分猪粪随废水进入沼气池发酵,发酵池出水再进入深度反应池处理,会产生沼渣及污泥,经收集后清运至有机肥生产车间作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使用。本项目产生的固废,根据固废的属性分类进行处置,并对能够综合利用的固废进行综合利用。项目产生的固废处置方法合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环境风险分析结论
本项目生产厂区无重大危险源。本项目可能引发环境风险的事故类型为废水非正常排放、动物疫情以及沼气池环境风险。对此,项目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工厂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健全和完善风险防范及管理体系,控制风险事故的发生,保障周边环境和公众的安全。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本项目环境风险是可控制的。
公众参与
问卷分为个人及社会团体两个部分,其中个人发放调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社会团体发放12份,回收12份,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中,100%的公众表示同意或基本同意本项目的建设,无人反对。从受调查单位反馈的意见来看,100%的单位表示同意或基本同意本项目的建设,无反对意见。
总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HJ/T 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技术原则的规定,项目建设和运营中产生的各项环境污染物在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可接受;根据公众调查,项目区周围公众均支持项目建设,建设单位在采纳公众意见及要求的同时,在严格按“三同时”要求落实各项污控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工程建设可行。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电话 0878-6147250 传真 0878-6147250
文章附件(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