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每日新闻

多措并举促脱贫群众稳岗就业 精准施策助乡村振兴增收致富

日期:2025年03月31日   作者:文鑫   来源:    点击:[]

双柏县以“技能培训强内功,就业帮扶促发展”为主线,围绕“文化旅游、绿色工业、生态农业、中彝医药”四大重点产业,持续实施“技能强县”行动,构建“1+8+N”就业服务网络,盘活资源“招小商”,精准落实政策扶持,拓宽就业渠道。2024年实现了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03元,增速居全州第1位,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9970.3元,较2023年增幅11.55%,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绘就了脱贫群众稳岗增收、共同富裕的生动画卷。

技能培训强内功,就业帮扶促发展实施“技能强县”三年行动,围绕“文化旅游、绿色工业、生态农业、中彝医药”四大重点产业,坚持服务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为导向,科学设置技能培训的项目、班次,每期培训班结束后由县人社局牵头,组织培训机构和零工市场合作,对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推送不少于3个以上就业岗位,提升技能培训质量,促进脱贫劳动力培训后快就业、稳就业,为参训学员提供“培训+岗位推荐”贴心服务,助推“培训+就业”深度融合。2024年开展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0.65万人次,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33万人,2025年计划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50万元,在全县开展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1500人。

就业服务零距离,脱贫致富添动力实施就业服务提质工程,建立县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工指导服务、稳岗监测机制,构建“1+8+N”就业服务网络,健全多元化专业化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在县城人员较集中的区域建设零工市场,在产业基地建设“幸福里”务工社区,在8个乡镇和人员集中的社区设立就业服务点,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实在在把就业岗位送到脱贫群众“家门口”。

盘活资源“招小商”,拓宽渠道强就业。以乡镇为单位,盘清闲置校舍等闲置资产底数现状,建立闲置资源“数据库”;盘活剩余劳动力,按照年龄、学历、身体状况、技能水平等,分类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围绕全县“四大重点产业”,聚焦新能源、中药材、旅游旅居、生态农业等产业链图谱“顺藤摸瓜”,以“招小商”为关键,专注于“小规模、快速实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绿孔雀乡村振兴示范园、“彝药谷”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国储林项目、中药材(茯苓)贸易中心、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园、“一乡一特”和16个“特色精品园”等开展精准化、“点对点”招商,吸引与双柏特色产业相结合的企业,打造多元化就业平台,拓宽脱贫群众就业渠道。

政策扶持稳就业,产业带动促脱贫精准落实各项就业帮扶政策,强化政策保障力度。一是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返乡创业奖补等政策,2024年共扶持创业担保贷款17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42万元,充分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和扶持创业致富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引导广大脱贫劳动力通过创业实现稳定增收。二是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人、动态管理、总量控制”科学合理设置1809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全县1809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就业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三是落实外出务工奖补政策。广泛开展政策宣传,通过人社干部、乡镇村组干部、挂包结对干部“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点对点”“一对一“组织宣传动员,优化申报流程,畅通“一站式”服务渠道,对年内跨省、跨州(市)务工且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分别按照1000元/人和500元/人的标准兑现一次性交通补助。四是落实就业帮扶车间和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政策。认定就业帮扶车间8家,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52人。落实用人单位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补贴政策,通过惠企政策的落实,进一步稳定和扩大了就业岗位。

下一步,双柏县将进一步依托多种媒介和走访活动,加强就业政策宣传,优化“1+8+N”服务网络,推动零工市场、零工驿站规范化运营,深化“幸福里”社区建设,探索就地就近就业新模式,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帮扶,推动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为脱贫群众提供多样化就业机会。

上一条:双柏县发展茯苓初加工产业

下一条:双柏县举行县域医疗医学中心揭牌仪式专家座谈会及“银龄医师”集体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