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每日新闻

双柏:“楼下车间”托起稳稳的幸福

日期:2025年05月14日   作者:王 伟 邹家梅   来源:云南楚雄网    点击:[]

清晨的阳光洒进双柏县红康社区阿妥绣坊,绣娘手中的丝线在绣布上翻飞,勾勒出精美的图案;隔壁的服装车间里,缝纫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发往东南亚的订单。这个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正通过“党建+产业+就业”的创新模式,让群众实现了“楼上安居、楼下就业”的美好生活。

图为绣娘指导新学员针法技巧

盘活闲置资源,“空置商铺”变身“致富工坊”

红康社区作为双柏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汇聚了来自全县8个乡镇64个村398户1501名搬迁群众。如何让这些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为社区党组织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我们通过全面摸排,发现社区有18间商铺长期闲置,总面积近1100平方米。”社区党支部书记介绍。在妥甸镇党委的指导下,社区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成功引进4家企业,打造了5个特色车间,让曾经“沉睡”的资产焕发出勃勃生机。

特色产业赋能,传统技艺绽放时代光彩

在阿妥绣坊,一场彝绣技能培训正在进行。绣娘耐心指导新学员针法技巧,五彩丝线在她们手中化作美丽的图案。“以前我只会绣些简单花样,现在经过培训,能绣出价值几百元的作品了。”学员李大姐兴奋地说。社区通过“传帮带”培训机制,已培养出20余名技术娴熟的绣娘。郑美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从一名普通家庭妇女,一步步成长为技术骨干,月收入达4000余元。“现在既能传承民族文化,又能赚钱养家,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郑美琼笑着说。

创新就业模式,弹性工作解民忧

“孩子放学回家能吃上热乎饭,我也能安心上班,一点都不耽误。”在服装加工车间,工人王阿姨对这种弹性工作制赞不绝口。社区创新推出“时段自选、计件取酬”的灵活用工模式,让群众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安排工作时间。车间负责人漆佑恒介绍:“我们年产量约10万件,产品不仅远销东南亚,还承接本地校服的订单。”目前,车间已吸纳70余名灵活就业人员,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

党建引领聚合力,小车间托起大民生

红康社区的生动实践,正是双柏县“党建促振兴”的生动缩影。通过建立“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社区成功打造了集彝绣、服装加工、农产品分拣等于一体的“就业综合体”。目前,5个车间共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其中固定岗位90个、季节性岗位210个,预计年人均增收2.4万元。真正实现了“就业不离家、增收不离乡”的目标。

下一条:双柏县举办“民营企业服务月”专场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