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每日新闻

生态经济激活共富动能——双柏县林业和草原局以绿色使命奏响民族团结协奏曲

日期:2025年09月01日   作者:   来源:楚雄日报    点击:[]

当哀牢山的云雾托起绿孔雀的倩影,当查姆湖畔的月琴奏响民族团结的乐章,双柏县林业和草原局正以生态为媒,在云岭大地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注脚。作为有18个民族聚居的“滇中绿海明珠”,双柏县将林草事业与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探索出“生态美、民族和、百姓富”的特色发展路径。

厚植共同体生态根基

“年轻时靠砍树吃饱饭,后来种树为子孙守青山。”老护林员李大叔的朴实话语,道尽双柏林草事业的时代蜕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支援国家建设的“伐木人”,到如今守护77.56%森林覆盖率的“守绿人”,双柏林草人带领各族群众完成32万公顷森林生态屏障建设,让绿孔雀从“濒危”走向“新生”。

在这片“中国绿孔雀之乡”的土地上,18个民族用多元文化共同编织起“生态守望”的共识网络。双柏县林业和草原局创新推行“彝汉双语教学”技能培训,累计开展生态护林、林下种植等技能培训200余场,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理念。

奏响民族团结协奏曲

白竹山茶园里,哈尼族采茶女指尖的生态茶通过汉族技术员的有机种植技术,变身远销北上广的“金叶子”;茯苓种植基地中,傣族药师的祖传秘方与现代生物技术碰撞,彝家阿妹的直播镜头让深山珍品成为“云端”致富密码;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民族节庆串联成链,查姆湖“康养+文旅+民族文化”模式悄然兴起,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去年,双柏县以茯苓、野生菌为主的林下经济年产值突破3亿元,带动1.2万群众增收;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吸纳1547名群众成为生态护林员,实现“家门口就业”。双柏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谈到:“当护林员的巡山靴踏出乡村振兴足印,当瞭望塔灯光照亮民族团结夜空,生态美与百姓富便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优解。”

培育永续精神森林

在双柏县1547名护林员中,有彝族“林三代”、哈尼族防火尖兵、汉族技术骨干,他们年均跋涉2000公里巡山路,用5座高山瞭望塔的日夜守望、116个防火哨卡的风雨坚守,为各族群众筑起绿色屏障。护林员李自海的话颇具代表性:“守住这片林,就是守住各族群众的‘饭碗’,守住我们共同的家园。”

双柏县林业和草原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深度融合,在绿孔雀保护小区设立民族生态文化展示区,让彝族虎文化、哈尼族农耕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得益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以白竹山茶园、查姆湖湿地为载体,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40余场,使每一片林海都成为共同体意识的绿色课堂。

如今的双柏,绿孔雀翎羽上的光斑映照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璀璨,哀牢山的林涛奏响多民族共同的心跳。双柏县林业和草原局以林为桥、以绿为媒,正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融入每一次种树护林、每一项生态工程、每一个产业发展中,让“滇中绿海明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为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书写新的时代答卷。(通讯员 王叶平 苏娜)

上一条:红色基因浸润校园 抗战精神薪火相传——双柏县开展“老兵宣讲团”英烈事迹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

下一条:双柏法脿镇: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