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落叶飘零。走进普龙社区进巴珠村,正值每周人居环境示范点打造日,镇村干部和村民们拿着铁锹、扫把、推着垃圾桶,正忙着清扫房前屋后垃圾、铲除道路两侧的杂草。
进巴珠村小组长鲁绍梅说,“今年,我们村被列为县级人居环境示范点,为抓好示范点建设的同时不耽误群众生产,村上统一每周五定任务、分区域、内外结合集中力量开展整治,通过整治,白色垃圾、五堆十乱减少了,房前屋后绿化增加了,老百姓的卫生意识提升了,村庄环境卫生改善了,住得舒心,日子也是越过越有滋味了!”

今年以来,大麦地镇坚持用好“典型引路法”,按照“以点带面、串点连线”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展新颜”。
突出党建引领,上下联动同向发力。坚持党委来带头、支部当主角、党员作示范,引导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围绕4个县级示范村、9个镇级示范村、8个州级绿美乡村建设重点,制定下发《大麦地镇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示范村、绿美乡村建设包村方案(试行)》《大麦地镇2023年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组织镇村干部积极利用夜间时间入户宣传相关政策,摸排整治底数,召开群众会40余场次,统一思想认识、细化项目谋划、讲清整治重点、理清任务分工,从农户中选贤举能,党员带头清理自家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农户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到人居环境整治的益处,逐步从“看着干部干”转变到“我也参与干”,呈现出党群同心、干群同向、齐心协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局面。

突出因地制宜,共商共建美丽村庄。在大龙潭人居环境示范点打造过程中,通过群众座谈会进行集体协商讨论实施方案,群众主动捐资捐物,形成共建美丽乡村的强烈共识。聚焦“补短板”,管好用好中央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铺设排污管道2200米,建设污水收集池3个、垃圾池4个,改造公厕1个,平整场地3350平方米,支砌各类围挡2070米,修复破损墙体2000平方米;聚焦“净起来”,以点带面,重拳出击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三大堆、乱摆乱放、私搭乱建、乱扔乱倒等行为,清理五堆十乱334处、垃圾32.8吨;聚焦“美起来”,遵循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原则,利用农户捐献的废旧砖头、废弃的石磨等物件,通过艺术化设计,打造特色景观10处;聚焦“绿起来”,群众投工投劳建设花台1400余米,因村制宜种植各类花木1357株,广泛组织动员群众开辟小菜园、小花园,着力打造“进村见绿”、“离村恋绿”的出入村绿美工程。

突出建章立制,齐抓共管巩固成果。建立督查考评机制,由镇人居办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督查考评,将考核结果、问题整改与绩效挂钩,开展示范点镇级督导3次,反馈并完成问题整改12个,确保管护工作常抓长效;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持续做好农村环卫保洁、垃圾转运和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确保村庄干净整洁;建立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推行“门前五包”责任制,发挥村民理事会宣传规劝监督作用和村规民约教化作用,不断提升群众环境管护意识;建立评比激励机制,通过开展美丽庭院、小康庭院、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年内评选美丽庭院165户,激发村民主动参与日常管护的热情,引导农民“参与管、一起护、共同督”,逐步形成镇、村、农户齐抓共管的管护格局。
来源:云南楚雄网
文字/图片:李文仙
责编:尹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