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龙堡乡牢固树立命案“可防、可控、可降”的工作理念,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防、控、降、解”四道保障守护好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探索出了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的善治路径。全乡连续六年“零”命案,先后被评为州级无电信诈骗乡镇、信访工作先进集体,被命名为“云南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乡镇”。

党建引领“防”。牵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牛鼻子,充分发动党员干部履行社情民意“收集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文明和谐“引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风险隐患“排除员”工作职责,进村入户中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关切,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赢得群众信任,把每一名群众都发展成为命案防控信息员,牢牢把握维护社会稳定主动权,实现“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转变,织密群防群控网。

源头善治“控”。强化重点人员管控,常态化开展命案防控重点人员摸排,对“十二类”重点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对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和“三失一偏”人员开展一对一管控,利用基层网格员人熟地熟的优势每周报告重点人员变化情况,通过见面沟通和日常动态,综合分析研判重点人员风险等级,对风险较高的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实行立即送医,对“三失一偏”人员和不良行为青少年及时组织心理辅导团队开展沟通疏导,对存在生活困难人员通过社会救助和民政兜底保障等措施来温暖人心,确保重点人员排得出,有人管,管得住,不发生因失管漏管而引发恶性案件。

包案化解“降”。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定期召开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对分析研判出的高中风险矛盾纠纷和历年矛盾积案,严格落实“四级”包案化解制度,每一个案件明确一名班子领导牵头,一名乡挂包村干部、一名村社区干部和一名村民小组长负责包案化解和日常稳控。对涉及人数众多、矛盾尖锐的高风险矛盾纠纷由乡主要领导牵头,组织司法所、派出所、平安法治办等相关行业站所和村社区业务能手联合组成案件化解攻坚小组,期限包案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化纷止争“解”。始终坚持矛盾纠纷化解“三部曲”,严格执行核查、调处、回访程序,对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定期开展电话回访、上门走访,及时掌握当事双方思想动态、对矛盾纠纷处理的满意度,跟踪关注事态进展和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确保矛盾纠纷化解达到“案结事了”,助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实质化解,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