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法脿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锚定“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生态安全”的治水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绿美河湖建设各项任务,全力绘就沿河绿色生态“山水图”。2024年法脿中村河荣获“州级绿美河湖”称号。

坚持生态修复,筑牢绿美河湖根基。依托中村河河道治理建设项目及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水景观、水文化、水生态、水安全”建设,以“补绿色、增颜色、添景色”为原则,从狮子口水库至中村河村段,科学规划绿植种植蓝花楹300棵、云南樱花500棵、冬樱花300棵,播撒格桑花、皇冠菊等花种,新增绿化面积达23000平方米,河道绿化长度增加5200米,打造提升河湖沿岸的生态景观,塑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美景。


聚焦污水治理,做好河道“水文章”。针对污水直排入河的突出问题,法脿镇因地制宜,在中村河法脿集镇段建设日处理200-3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1座,并配套安装污水管网,有效拦截、处理生活污水,从源头上解决了污水污染河道的难题,显著改善了河道水质。统筹推进“五清四乱”整治、沿河人居环境整治、水污染防治等工作,定期组织镇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巡河护河活动,及时开展损毁修复、杂物清理等,提升河道治理常态化、规范化与精细化水平。


坚持绿色发展,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河道治理为抓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河道沿线两岸大力发展烤烟、油菜花、万寿菊种植、人工菌培育等特色产业带。发挥自身水资源丰富、水环境优美、水生态良好的优势,打造“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催生“水经济”垂钓新业态,建设集休闲垂钓、水产养殖、田园观光、民族文化体验等丰富业态为一体的垂钓小镇,着力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让潺潺流水成为致富源泉。


健全管理机制,推动长效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河(湖)长制,构建责任明晰、监管有力、协同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结合我镇河流、水库实际,落实镇级河长11名,村级河长13名,实现河湖管理全覆盖。建立河长巡河次数通报提醒机制,督促镇村两级河长按时高质量完成巡河任务。设立24小时监督热线,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立体化监督体系。今年以来全镇累计开展巡河巡湖活动863次,全民共建全力守护良好的水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