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麦地镇仁和街葡萄种植基地,一串串颗粒饱满、色泽诱人、汁水丰盈的葡萄挂满枝头,分外可人。工人们穿梭在葡萄园中,忙着采摘、分拣、称重、打包、运输,一派繁忙景象。普龙社区村民方春美在包装车间里感慨地说:“以前为了生计,我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一年到头在外漂泊,很少有机会回家,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照顾不到,现在车间就在家门口,可以在周边几家种植基地轮流务工,工资日结,主要是每天都能和家人在一起,心里特别踏实。”

据基地负责人廖学章介绍,新兴引进的“大粒无核”葡萄品种每亩产量可达2.5—2.8吨,以48元每公斤的收购价,今年9亩葡萄的收益预计可达140余万元。当下,葡萄采摘包装车间新增固定就业岗位8个,每日吸纳阶段性零工30余人次,日薪130-160元不等,提供食宿。当前距离葡萄采收期结束还有一个多月,用工需求还将大幅增加,切实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大麦地镇立足区位优势,聚焦盘活闲置资产、招引小型企业、建设加工车间,促进就近就业,推动就业与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工作走深走实,破解企业用工难、群众就业难双重困境,有效构建“村头建车间、门口能上岗、顾家又增收”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据统计,大麦地镇今年一季度依靠冬早果蔬产业创造家门口务工岗位200多个,家门口务工收入突破117万元。

用好网格摸清“家底”。党总支牵头,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微网格”,组织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将就业服务队伍沉入网格里,摸清就业人员信息,确保人员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已摸排辖区内有意愿就近就地就业人数252人,其中,普龙社区卧马都村党支部累计为仁和街葡萄种植基地推送务工人员150余人次。
盘活闲置资源“招小商”。对全镇闲置厂房、闲置土地等“休眠”资源进行“地毯式”摸排,排查出闲置资源资产20余处,对闲置资产位置、面积、权属等信息精准登记,建立完善闲置资产台账,打牢后续盘活利用基础。随后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引入种植公司,联合新建葡萄种植基地,助推产业集聚,让闲置土地场地再“生金”,让群众收入不断茬。

在下步工作中,大麦地镇将持续把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作为落实“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行动的重要措施,高度重视群众就业创业工作,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就业创业渠道,结合高原特色农产品发展,通过持续培植,形成以葡萄、西红柿为主的果蔬产业链,创造了更多的就业空间,让更多务工家庭留在家门口,绘就养家顾家两不误的幸福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