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乡镇快讯

【家门口的务工车间】𥔲嘉镇:让山货变“洋货”,把妈妈留在家

日期:2025年05月27日   作者:杞秀梅   来源:    点击:[]

春日的哀牢山,林间涌动着鲜嫩的绿意,肥嫩的野生蕨菜正从松软的腐殖土中破土而出。在茶叶毛家坝灌木林里,大窝铺村民王光芝熟练地采摘着蕨菜,篮子里渐渐堆满翠嫩的芽尖:“光采摘一天就能挣120—200来块,一般采摘3个月,山头就有人收购,3个月差不多可以挣到2万元左右!”而在(石咢)嘉集镇上的双柏县(石咢)嘉镇哀牢山农副特产贸易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25位妇女正围坐分拣刚收购的蕨菜,手指翻飞间,一袋袋的蕨菜被送入下一道包装工序。这里既是山货变“洋货”的起点,更是妇女们“家门口的致富站”。

从“山间草”到“增收链”,采摘加工双驱动

(石咢)嘉镇原生态山林孕育的野生蕨菜,因无农药、品质优,“生态干货”成功销往韩国,“吴”字号生态蕨菜已连续12年远销海外。新鲜蕨菜收购价每公斤2元,目前该公司收购新鲜蕨菜140余吨,仅新鲜收购环节每年就为高海拔农户带来280多万元收入。但让村民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是蕨菜从采摘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新鲜蕨菜经农户采摘后,可直接卖到山上的3个临时交易点。新厂村的蕨菜加工点张艳华正忙着把蕨菜出锅晾晒,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据他介绍,一年下来这个点收购新鲜蕨菜10吨,加工出1吨干蕨菜卖给公司,能挣到3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村里100户农户靠着蕨菜,一年平均增收0.9万元。

弹性工时+暖心关怀,“妈妈车间”解乡愁

车间里,剪刀咔嚓声与妇女们的笑声交织。公司负责人吴兰芬说:“以前山上的蕨菜没人要,现在成了‘致富菜’,连老人妇女都能在家门口挣到钱。我们这里都是计件算工钱,时间很灵活,她们有事说一声就可以去了。大家都是早上送完孩子来干活,到接孩子的时候再去接,还能抽空回家照顾老人,有时候我们还没来,她们就自己开门干活了,积极性特别高。”

这个车间不仅是加工点,更是“就业驿站”。每逢蕨菜出货季节,从切除老根、蒸煮晾晒、分级包装等每个加工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年累计带动2400余人次就近务工,增加务工收入31万余元。许多家庭靠分拣收入供出了大学生,切实解决了留守儿童照护难题。除灵活工时外,公司还贴心提供早餐,分拣季结束后为工人发放生活用品作为“小礼物”。凭借10多年的良好信誉,每到加工季,农户们都主动“找着来干活”。这个聚集妇女和老人的“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以每日70 - 130元的收入、3个月的稳定工期、灵活的上下班时间,让更多的农村妇女既能守住“家门”,又能鼓起“钱袋”,真正把妇女们留在了车间里,妈妈们留在了家里,不仅帮助了广大妇女兼顾家庭与工作,更降低了留守儿童率。车间里工龄最长的工人已坚守13年,最短的也有3年,许多孩子在妈妈陪伴下拥有了温暖童年,“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小蕨菜撬动“大振兴”,山野资源变“聚宝盆”

从山林到车间,从农户到工人,蕨菜产业链像一根“金线”,串起了生态优势与富民图景,让“长在山里无人问”的野草,变成了“背下山来能换钱”的宝贝。公司有着30多年山货收购经验,2024年,公司销售干蕨菜60多吨,订单额达320多万元,不仅让野生资源实现“变草为宝”,更让“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如今,这里的妇女老人既能在蕨菜采摘季上山采收“绿色宝藏”,又能在加工季在家门口务工车间务工,真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当一箱箱分拣好的蕨菜从车间启程,跨越山海销往韩国,山野间的“绿色宝藏”便化作了村民手中的“致富密码”。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不仅让山货华丽变身“洋货”,更以柔性就业的温暖模式,让农村妈妈们告别背井离乡,既能守护孩子成长、照料老人生活,又能通过勤劳双手捧起“金饭碗”。车间常年加工蕨菜、松茸、松子等农副特产,稳定吸纳留守劳动力,让“家门口务工车间”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幸福驿站,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富民强村的发展动能。

下一条:法脿镇:党旗红映茶山翠 车间托起“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