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双柏县概况

日期:2021年05月28日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地理位置】双柏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州南部,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与红河水系分水岭南侧,北纬24°13′~24°55′、东经101°03′~102°02′之间。地处楚雄、玉溪、普洱三州市交界处,东与易门、禄丰毗邻,南与新平、峨山交界,西与景东、镇沅相连,北与楚雄接壤,行政区域面积4045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县辖妥甸、大庄、嘉、法脿、大麦地5个镇和安龙堡、爱尼山、独田3个乡,85个村(居)委会、1543个村民小组、1845个自然村。

【人口民族】202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51790人,城镇人口49820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哈尼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51.3%,人口自然增长率0.2‰。

【发展优势】双柏县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彝族“三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高达84%的森林覆盖率和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为双柏赢得了“滇中绿海明珠”和“中国彝族虎文化故乡”的美誉,主要有四大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双柏是楚雄南大门,云南地理中心,是“楚雄半小时经济圈”的辐射范围。随着彩云—双柏—嘉公路、双柏—新平公路、易门—双柏—楚雄高速公路、绿汁江沿江公路和妥甸—嘉—景东西向通道这五条交通大动脉的建成,双柏的区位将得到彻底改变,将变交通末梢为前沿,变区域发展死角为中心,迎来新的重大战略机遇,双柏的后发优势将逐步以强劲的态势凸显出来。

二是资源优势。双柏县煤、铁、铜、银、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开采价值较高。据有关史料记载,银矿开采于汉代,清康熙至道光年间较为兴盛。民国《摩刍县地志》记载:“摩刍(双柏)矿产清道光以前其产地之多、矿苗之旺甲于全滇。据考证,仅石羊厂,蜂窝式炼银炉多至100余座,时为云南四大银矿之一而名冠全滇。

三是生态优势。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4%,境内宜牧草山草坡450多万亩,科学发展草食畜牧业和特色家禽业前景广阔。县域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556米,2019年年平均气温16.3℃、年降水量804.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2000个左右,被誉为“天然大氧吧”。

四是民族文化荟萃。双柏设行政区历史悠久,旧属古滇国之地,为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24县之一,纳入了中原王朝郡县管辖之下;自唐以降,辖区多有变更。公元1275年为南安州,领广通县,属威楚路,治所为今楚雄市云龙;民国元年(1912年)改州为县,因与福建南安县重名,易名摩刍县;1929年6月恢复汉时双柏县名;1947年,治所由云龙迁至妥甸;1949年4月,又重新迁返云龙;1950年1月双柏解放,县治仍在云龙;1958年10月撤销双柏县,并入楚雄县;1959年11月恢复双柏县,县城从云龙迁至妥甸至今。双柏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叙事长诗《赛玻嫫》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彝族“根谱”;彝族民间说唱《阿佐分家》被称为彝剧“始祖”;彝文医药书《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

【旅游文化】双柏县深厚浓郁的民族文化,孕育了包罗万象、异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有一年一度的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法脿镇的虎笙节、嘉镇的七月十五中元节、大麦地镇的开街节、安龙堡乡的花鼓节、大庄镇的仙鹤节、爱尼山的云药康养文化旅游节、独田乡的山歌节。美丽的查姆湖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滇中休闲度假新佳境,也是双柏民族文化旅游核心区;风情烂漫的嘉古镇已成为令人神往的东方秘境;哀牢山国家公园因为有原始森林、高山草甸、湿地“天池”,已成为滇中高端生态旅游的首选之地;离县城不远的白竹山,因为有著名的白竹山茶叶,成为登山爱好者和茶文化追随者的心仪之地。近年来,双柏县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有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即查姆湖景区;有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即新泰酒店;有2个旅行社门市部,全县有50多家农家乐(包括民宿),全县有宾馆酒店123家,共有床位3256个。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体系。

【社会事业】2020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04所,其中有幼儿园41所、义务教育学校60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共有在园儿童、在校学生17496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3.78%,在上年基础上提高了1.22个百分点,全县小学阶段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得到巩固提高。

2020年,全县有医疗卫生健康机构109个,核定编制病床478张,实际开放病床682张,全县总计诊疗42.44万人次,同比增长0.12%;医疗业务收入20219.1万元(其中民营医疗机构2279万元)、同比增长13.29%。

2020年,全县共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578场次,文化知识和普及培训582期,公益性展览125次。依托等传统节日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查姆文化节”;疫情发生后,创作了啊苏嗻说唱《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快板锣鼓《人间患难见真情》、创作了双柏版《老村 长喊话》、歌曲《不退》、朗诵《爱的灯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演唱啊乖佬《疫情防控要加强》。2020年我县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项《查姆》和《老虎笙》,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人。

【社会生活】2020年,全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举办招聘会8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服务人数760余人次,年内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16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76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50万元。全年共发放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19908人次统筹内养老金8994万元,统筹外财政负担部分职业年金55万元,发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24672人次5947万元,支付丧葬抚恤费54人197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67人430万元,支付214名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104万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261228人次3206.16万元,医疗保险基金共计报销51.1万人次1.23亿元,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8514万元。

【综合实力】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97亿元,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6.6:32.9:4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5亿元,增长2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11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229元、12095元,分别增长5%、8.3%。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同时,2020年荣获“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最美生态文旅休闲县”、“中国最具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城”、“中国最具特色乡村旅游节庆”等殊荣,2016年至2019年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考评为跨越发展“先进县”,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被省委、省政府考评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先进县”,全县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乡村振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双柏县成功创建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双拥先进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县城等荣誉,先后摘取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查姆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查姆湖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桂冠,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